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息县曹黄林镇:小板凳上听民意 民主会中解民忧

来源: 中国人大网  浏览字号:
  近年来,信阳市息县曹黄林镇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以解决基层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出发点,积极探索“说问题、诉烦恼、表诉求、提建议”的板凳民主会实践,构建了人大代表与群众联系的新格局。
  一是重要决策大家定。聚焦全镇公共领域的“大事”,组建经济发展、基层治理、营商环境、生态环境、安全发展、社会事业、社会治理等7个代表专业小组,实行“人大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全过程人民民主示范点”互融模式,搭建了代表专业小组“周走访、月进站、季回家、年述职”履职活动平台,激发了人大代表“听人民心声、替人民建言、为人民尽责”的履职热情,拉近了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感情距离。辖区内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常态化走入群众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通过小板凳民主会在代表和群众之间铺路搭桥,让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在县政府拟建设超限超载检查站项目过程中,需要征用该镇凉亭村马小庄组12亩土地。曹黄林镇组织人大代表、党员和群众代表带上小板凳,逐户上门、深入田间地头征求群众意见,通过多轮小板凳民主会、乡情乡音拉家常,用心倾听民意诉求,集中回应群众关切,最终与项目所在地群众达成集体协议,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保障了全县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是乡村治理大家管。在村级公共服务的“小事”方面,依托全镇21个中心网格、106个单元网格设立小院板凳会,每个小院辐射6到8户农户,承担网格单元内收集社情民意等职能,形成“人大代表+网格长+网格员+小院院长+农户”的基层组织联系服务架构,人大代表广泛、深入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等工作。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中,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切入点,针对群众房前屋后闲置土地较多、公共服务设施少的问题,多次召开小院板凳会,组织人大代表与群众围坐在小院里,面对面倾听民声、收集民意、汇聚民智,形成了修建村级小游园项目的集体意见。在人大代表的宣传引导和示范带动下,全镇群众自发捐献,参加义务劳动78场2800多人次,建成小游园24处,呈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画卷。   
  此外,21名镇人大代表兼任行政村的“五会”会长(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孝善理事会),依托小板凳民主会的亲邻互助形式,引导人民群众自行解决、互助解决或通过村“两委”解决问题。为遏制农村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陋习,发挥人大代表兼任村级红白理事会会长作用,引导群众勤俭节约,减轻经济负担。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