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上海奉贤区奉城镇:以“微循环”服务“大民生”

来源: 中国人大网  浏览字号:
  奉城镇人大依托“家站点”平台设置,以“微循环”服务“大民生”,推动社情民意落实落地,取得良好成效。
  (一)平台加机制,双向赋能,构建社情民意流程化。奉城镇建有三级“家站点”平台(1个代表之家、5个片区代表联络站、42个代表联系点),实现市、区、镇三级代表全覆盖。构建“家”里统筹、“站”内汇总、“点”上联系的管理体系。细化平台分工,代表每月15日(如有特殊情况调整,提前告知代表另行安排日期)上午“点”上接待、下午“站”内汇总交流,20日前“站”内汇总社情民意提交“家”、25日前由“家”转派到相关职能部门、次月10日各职能部门回复办理情况,“家”在次月15日前将办理情况反馈至各“站”,再由“站”反馈至相关代表,最后由代表向选民群众进行答复,形成社情民意闭环。
  (二)一月一重点,跟踪督办,处置社情民意精准化。社情民意经过“点-站-家”层层推进,逐级答复,形成社情民意信息库。“家”每个月从信息中分析归纳、总结提取,聚焦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政府部门的重大事项、民生政策的堵点盲点,归纳形成每月“重点社情民意”主题。召开重点社情民意沟通会,组织代表、职能部门、选民群众面对面沟通,视主题需要,同步邀请相关区职能部门,一起围绕主题各抒己见、交流讨论,精准反映传递群众呼声,助力形成高质量代表建议,推动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代表作为群众和政府之间的桥梁,通过重点社情民意沟通会,既将职能部门的答复和政策及时告知、宣传到位,又通过自身全过程参与和高质量调研,为职能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在推动奉城老街地区雨污混接改造项目过程中,镇人大在项目指挥部设立代表接待室,积极倾听周边群众对项目施工的意见建议,包括管线排设方式、泵站选址、文明施工等,并就此召开重点社情民意沟通会。针对选民群众提出的问题,代表如实反映、提出建议,职能部门与项目施工方积极应对,提出解决方案,确保项目各个环节按时按质有效推进,合力推动老城区人居环境改善。
  (三)提档升级,功能融合,实现代表履职智慧化。2023年底,镇人大开发“奉城人大智慧履职平台”。平台将代表履职、信息交互、选民约见、对外宣传、代表考核等项目有机融合;在进入路径上,将代表履职端、选民端、外宣端统一整合至奉城人大微信公众号;在功能架构上,与镇城运平台内部派单系统互联互通,双方民情、工单数据共享,处置过程双向可视。代表在履职端录入社情民意、人大办后台审核、城运中心线上派单、职能部门线上答复、手机端实时跟踪办理情况,实现职能部门“减负”、人大工作增能的双赢模式。
  截至目前,共有1839条社情民意进入微循环,其中,转为代表建议129条,召开重点社情民意沟通会15场,涉及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农民相对集中居住、殡葬工作、液化气站供需等群众关心关切的主题,为奉城地区老旧房屋改造有序落地、校企合作搭建平台、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保障群众用“气”需求等助力添彩。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