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宁波市:“两码”运用赋能 “三端”提质增效
近年来,宁波市人大常委会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突出“好用、实用、管用”的导向,不断深化“代表码”和“活动码”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密切群众端、代表端和人大端三者之间的联系,推动民意征集提质、代表履职提能、人大行权提效。
一、强化民意汇聚,一体推进赋码亮码扫码
一是全覆盖赋码。2022年4月,为每位市人大代表生成“代表码”,包含姓名照片、单位职务等个人属性,以及所在代表团、履职情况等组织属性。2022年7月,全市9100多名市县乡三级人大代表在浙政钉“代表通”上完成注册激活。二是全天候亮码。推动“代表码”进代表联络站、进企业、进网格等,实现下楼出院、进村入户。群众微信扫码就可以查看代表个人信息和履职情况,并可以线上留言反映社情民意。代表收到群众问题后,通过分析,从办理角度、处理层级等进行分类处理,代表和群众实时掌握办理进度、在线进行评价,实现了代表履职和群众监督的“一屏掌控”“一键直达”。三是全事项扫码。组织开展立法、监督和代表主题活动时,生成专属“活动码”,含有活动主题、类型、时间、活动预告内容等信息。代表、群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等三类主体扫码签到,代表可以扫码查阅资料、远程审议,群众可以实时参与活动讨论、发表意见。群众反映问题、代表履职、基层单元活动开展等情况,通过扫码记录下来,可用图表形式动态呈现出来。2023年至2024年4月,全市群众扫“代表码”反映诉求4.7万多条,通过“活动码”收集代表和群众意见建议1.1万多条。
二、强化信息归集,全面升级代表履职管理
一是明晰履职轨迹。“两码”全过程记录了代表履职情况,以系统自动采集为主,活动组织者统一登记和代表补充登记为辅,通过数据归集、录音转写、大模型重点提炼等方式,自动归集代表审议发言、提出建议等履职事项,生成代表进入站点、联系群众、为民解难、提出意见建议等详细数据。2023年至2024年4月,全市各级代表履职记录19.1万多条,其中扫码生成13.8万多条。二是优化履职评价。修改完善代表履职登记及量化评价办法,细化设置5大类12方面评价指标。将数智赋能贯穿履职登记及量化评价全过程,通过“两码”与“浙里甬人大”综合数智应用衔接贯通,综合反映代表实际履职情况,系统自动生成含有标签信息的代表履职全息图,实现了代表履职情况即时录入、履职档案自动生成、履职积分动态更新。三是精准履职画像。围绕“学、行、议、督、绩”五大重点,配合代表工作信息、选举信息、组织信息等,由系统对代表履职进行精准画像,生成代表履职活力指数清单和履职电子报告,客观全面展示代表履职重点和实绩实效。对于活跃度较低的代表,由系统主动推送阶段履职报告,提醒及时安排履职工作,并主动为工作机构推荐代表参加活动,有力推动了代表履职常态化、提升了代表工作能力和活力。
三、强化数据回流,系统提升人大行权质效
一是激发基层单元活力。通过系统分析各基层单元“两码”应用数据,掌握各类主体进站、活动效果等情况,并将“两码”指数作为人大核心业务、工作力量下沉的重要依据,有效提升基层单元建设和运行质效。二是拓宽行权履职视野。将“两码”收集的问题建议存入民意池,经过民情民意感知中心清洗分析,结合人大标签体系、代表关注热点,形成民意大数据分析报告,赋能常委会年度立法、监督、民生实事项目线索分析利用、辅助代表议案建议起草等工作。“两码”推动人大工作变静态为动态,变线下定时等待为线上全时接待,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可感可及;通过对数据完整的分类汇总、统计分析,不仅实现代表履职全景管理,也为立法、监督等工作提供了精准数据支撑。三是扩大有序政治参与。“两码”进一步拓展了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渠道,不仅实现了群众找代表零距离“码上见”、老百姓烦心事“马上办”,也实现了人民群众、人大代表与国家机关多方良性互动,确保人民声音充分体现在国家机关决策、执行、监督落实的各个环节。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