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重庆市以“四个一”为抓手
形成备案审查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来源: 中国人大网  浏览字号:
  备案审查制度是保障宪法法律实施、维护国家法治统一的重要制度。2023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关于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的决定(以下称决定),要求地方人大常委会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省级人大常委会要参照制定本地区有关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规定,并对发挥专家智库作用、推进备案审查信息化建设等作出制度安排。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立足实际,坚持把握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显绩和潜绩的关系,在创新中谋发展,在探索中开新局,以“四个一”为抓手,创造性做好备案审查工作,着力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一、健全“一部法规”,不断夯实备案审查基础
  始终高度重视制度建设作用,坚持立法先行,不断推动全市“1+2+N”的备案审查制度完善发展,更好发挥制度体系整体功效。2023年以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部署,与浙江、广东、宁夏联手开展地方备案审查条例示范立法,总结深化地方备案审查制度建设成果,努力为全国各地建立健全相对统一规范的备案审查制度提供借鉴。牵头合稿形成的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条例参考范本,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充分肯定,并专门发文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推荐参考范本。与此同时,积极推动重庆市备案审查条例修订工作,对规范性文件的认定、报备主体的规范以及备案审查法律责任等予以明确规定,在优化有件必备、健全完善审查机制、增强督促纠错刚性、细化关联文件同步清理机制等方面予以完善,并对渐进式拓展政府部门文件“双报备”、乡镇规范性文件审查机制等作出探索性的制度安排。修订后的条例于2024年3月通过,于6月1日起施行。
  二、编好“一个规划”,精心绘制备案审查进路图
  为增强备案审查工作的系统性、计划性和针对性,进一步提升全市备案审查整体成效,重庆市人大常委会遵循“目标能实现、指标可量化、措施可操作、推进分步骤、效果有辨识”的思路,首次编制出台《重庆市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规划(2023-2027年)》,为备案审查工作长足发展打下基础。通过回顾总结备案审查工作经验做法,梳理加强和改进工作的着力点、突破点和提升点,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在规划中明确了制度体系更加完备、监督功能显著增强、信息系统复制推广、全市工作整体跃升4个总体目标及衡量标准,分解细化为5个方面27项重点任务及工作举措,将总体要求与地方特色相结合、规定动作与探索创新相结合、典型培育与整体推动相结合、立足实际与前瞻研判相结合,着力推动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实现新跃升。备案审查五年工作规划印发市“一府一委两院”、各区县(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实施,并要求年度工作计划对规划予以细化落实,把规划实施情况作为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年度备案审查工作情况的重要内容。目前已启动实施12项重点工作,均取得良好实效。
  三、打造“一个应用”,数字赋能备案审查新动能
  按照“数字赋能、整体智治”的要求,遵循“一件事”思维,建成“规范性文件融e查”应用,推动重庆市备案审查工作流程再造、制度重塑、高效协同。该应用涵盖文件制发全过程管理、备案审查全要素监督、监督复盘全链条评价3个多跨场景,依托“渝快政”纵向贯通市、区县、乡镇三级并横向联通同级人大、“一府一委两院”,系统功能向前延展至规范性文件制发阶段、向后拓展至规范性文件实施评估阶段,对内以“普适版”备案审查信息平台为载体、对外以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数据库为窗口,构建起规范性文件立项、制定、报备、审查、公开、清理评估、修改废止、量化考核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监督平台。以“好用、管用、实用”为导向,同步建立了AI辅助起草、智慧辅助审查、纠错预警提示等多个智能化功能模块,并通过三色标、赋分排名、文件复盘等形式一屏反映规范性文件制定、审查、实施等绩效。“规范性文件融e查”应用的运行,成为重庆市备案审查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同时,对市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数据库改版升级,开发智能“机器人”问答功能,新增“新规速递”栏目,增设审查建议提交窗口,积极打造群众和企业看得见、找得着、用得上的法律服务公共产品。
  四、共建“一个中心”,聚智助力备案审查新发展
  为推动备案审查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融合发展,重庆市人大常委会遵循共建共用、服务法治、特色品牌等建设思路,与西南大学联手打造“重庆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研究中心”。该研究中心以西南大学法学院为依托,聚合市内外专家学者,构建“三所一基地”,即备案审查理论研究所、行政规范性文件研究所、监察司法规范性文件研究所和备案审查人才培养基地,着力打造提质备案审查的新抓手、构建联动专家学者的新矩阵、形成建强人才队伍的新基地。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五年创品牌”的建设进路,研究中心正聚焦制度研究、协助审查、理论创新、建言咨政、扩大交流、人才培养等重点任务,分步有序推进有关建设工作。近期,研究中心“备案审查大讲堂”正式开讲,协助审查闭环工作机制初步建立,并形成了中青年专家学者“一对一”联系指导行政规范性文件双重备案试点区县等新方法新措施。这些将为创造更多具有重庆辨识度、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备案审查成果提供有力支撑。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