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徐州万名人大代表合力解难题推动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来源: “江苏人大发布”微信公众号  浏览字号:
  故黄河畔,马山脚下。徐州市铜山区张集镇一片建于明朝的古旧石房迎来“新生”。去年经过初步修缮后,其作为“富民强村工程”被列入今年铜山区人大票决的为民办实事项目,将打造47间民宿。
  该项目的顺利推动,得益于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充分发挥作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5月17日,张集镇人大代表、梁堂村党总支副书记徐洋在项目现场告诉记者:“村里的吾爱山谷农场负责人是徐州市人大代表,我们一起商议,利用紧邻吕梁风景区优势搞活乡村游,带动村民和村集体经济增收。农场可为村里提供50多个岗位,民宿改造涉及农户以宅基地入股,将来还能得到分红。”
  老屋之变,是徐州人大推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走深走实的生动案例。去年3月,江苏省人大常委会部署开展此项活动,要求全省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优势和自身作用,以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助推“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徐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安顺表示,徐州各级人大紧扣“学思践行”和“五个表率”要求,迅速推进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在牢记嘱托中感恩奋进,在依法履职中开创新局。
  企业合规改革、预算审查监督……活动围绕重大事项作出的10余次决议决定,把问题点在“关键处”,用行动展现“大力度”。去年7月,徐州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加强预防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决定,助推徐州电诈案件立案数、案损数大幅下降。
  放在全局思考,围绕大局谋划。去年以来,徐州市人大常委会紧扣省委8个行动方案、省人大部署开展的上下联动重点工作和市委11项重大事项行动方案,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343”创新产业集群等重点工作领域以及医疗、教育、养老、就业等民生热点,依法开展视察调研、执法检查、专题询问、工作评议等监督活动30余次,推动解决一批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我们过去一年新收民商事案件数量较大,对全院40多名法官有不小压力。去年案件增幅近40%、为全市最高,而今年一季度降幅超30%,全市下降最多。”在云龙区法院立案庭庭长杨晓宇看来,数据“增降”之间,体现出今年元旦起施行的《徐州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条例》的显著成效。正是通过前端参与、诉前分流、诉中审理、诉后延伸等方式,矛盾纠纷才及时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作为全省首个关于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的地方性法规,该条例的出台是徐州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守正创新取得的诸多成果之一。不论是高质量完成省人大精品立法项目《徐州市快递条例》,还是制定全国地级市首个关于机场净空和电磁环保方面的条例,徐州市人大常委会近年来制定修订的8件地方性法规,为推进法治徐州建设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从民生改善到社会治理,从科技创新到乡村振兴,市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比如,由徐州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撰写的《关于徐州市主城区都市工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的调研报告》,围绕明确发展思路、完善政策支持、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提出不少针对性建议,其中多项被徐州市委、市政府相关文件采纳。去年夏天落户泉山区珠山数字经济产业园的徐州市大数据集团,感受到都市工业蓬勃发展带来的红利。“围绕城市、产业、内容三大赛道,我们快速实现数据的资产化和价值化。”该集团宣传负责人薛婧说。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徐州万余名五级人大代表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挑起大梁。他们结合“我为现代化建设走在前进一言、献一策、办一事”活动,合力解决各类问题1800多个。由贾萍等代表建议的《徐州市淮海战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条例》被徐州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列为2024年立法制定项目,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淮海经济区立法协作机制,牵头安徽淮北和宿州、山东临沂、河南商丘“四省五市”共同携手,全面启动淮海战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区域协同立法工作,共同制定条例,用立法强化红色资源保护与红色文化传承,将这段红色历史记录好、发扬好。
  工程机械产业是徐州“一号产业”,如何把产业做大做强,省人大代表,徐工集团、徐工机械党委书记、董事长杨东升一直在思考:“徐工将坚决扛起链主企业‘头马’担当,带领行业补短锻长提能、强链补链延链、提升产业质效,以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组数据,进一步展现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采取“大讲堂+小课堂+微党课”等形式,分层级对人大机关党员干部和人大代表培训2000余人次;市县两级人大举办“代表讲堂”月月讲100余期,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以代表身份纷纷走上讲台交流履职体会;围绕重点处理建议办理,徐州市人大组织213名人大代表开展走访督查242次,推动代表建议落实见效。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