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泰州人大:以人大担当助力城市转型提级

来源: “江苏人大发布”微信公众号  浏览字号:
  泰州,是一座临水而居、因水而兴的水城水乡。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0.08%,已经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既面临完善城市功能的增量建设,更需要提升城市品质的存量改造。泰州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助力城市转型提级,作为服务中心大局的重要举措、推动解决民生难题的重要抓手、发挥代表作用的重要途径,创造性做好立法、监督等工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聚焦城市更新 助力打开城市生长新空间
  城市更新是一座城市的生长故事,不仅是城市面貌的变化,也是发展动能的迭代。泰州市人大常委会聚焦“改什么”“怎么改”,通过深入调研、深度参与,多措并举助推城市更新工作。
  突出定位重塑,守护城市根脉。自1996年地级泰州市成立以来,泰州中心城市建设历经拉框架、打基础、补短板、强功能等阶段。随着城市建设进入“提能级”的新阶段,市委明确构建“一轴一核三极三城”新格局。市人大常委会紧跟市委决策部署,听取审议关于“一轴一核三极三城”建设情况的报告,围绕“六大片区”重点项目开展跟踪监督,今年6月将听取环凤城河片区规划建设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促进相关部门生成一批实打实重点项目,建设一批引领性基础设施,有力助推城市转型提级。
  突出规划引领,赓续城市文脉。泰州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在保护中更新、传承中发展,听取审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情况报告,提出4个方面审议意见并督促整改到位,助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国首批获批。同时,以实施《泰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为契机,专项监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更新行动落实情况,海陵区五巷、八字桥、十胜街等历史街区已成为群众休闲旅游“打卡地”,实现名城保护与城市更新相得益彰。
  突出生态保护,护航城市绿脉。泰州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水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点议题,先后制定水环境保护条例、垛田保护条例、河长制工作条例,并将长江圩田保护条例、长江岸线保护条例、湿地保护条例列入立法调研项目,全方位织密水生态环境法治保护网。在完善法规的同时,每年选择一个专题,开展全方位监督,聚焦沿江工业集中区水污染防治、沿江农村水环境整治、长江保护“一法一条例”开展专项监督,助推泰州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努力把城市打造成城河共生、人水相亲的美丽家园。
  聚力民生改善 助力构建幸福泰州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市人大常委会“从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出发,将监督推动城市更新和保障改善民生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助推基础设施补短板。泰州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调研,查找影响泰州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并提出精准建议意见。针对城市交通运输不够顺畅的问题,组织开展重大交通工程建设专题视察,同时委托部分专业代表围绕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开展“微调研”。随着姜堰南绕城快速化改造工程、姜高公路改扩建工程等重点工程的竣工,既满足市民出行需求,又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品质。针对污水管网改造任务较重的问题,连续两年开展污水管网建设、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等情况视察,督促推动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助推老旧小区换新颜。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一个重点,也是一项民生工程。泰州市人大常委会创新构建民生实事项目“流程图”,构建监督闭环机制,将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作为民生实事重点项目,今年4月还对前两年完成的项目进行“回头看”,近三年全市298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提升,增设停车位12931个,项目在每年代表满意度测评中获得高票。
  助推城市功能更完善。近年来,泰州市人大常委会聚焦城市公共体育活动场地,多次组织省市人大代表对体育公园“一场三馆”开展视察,并制定出台全民健身条例,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4.61平方米,市区率先建成“5分钟健身圈”。同时围绕商文旅融合,多次组织代表视察稻河景观绿化提升、高线公园、周山河景观桥等项目现场,有力推动城市颜值蝶变,为群众创造更高品质的生活空间。
  聚合代表力量 助力激活转型提级新动能
  城市更新的关键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其中有一个基础条件和价值指向,就是尊重群众意愿,满足群众诉求。泰州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城市更新中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进一步凝聚共识、化解矛盾、协力推进,真正让群众的声音落到图纸上、走进现实中。
  引导代表广聚民意。群众的诉求就是城市转型提级的靶向。围绕“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开展五级人大代表回选区访选民,收集问题3000多个,提出意见建议1500多条,并分层分级交办督办,助推群众呼声期盼变为美好现实。创新构建“你点我督”工作机制,以群众反映的“一件事”推动解决“一类事”。去年,姜堰区职工“扫码”反映企业停车难,人大代表现场调研后,将其作为代表建议提出,由市、区、街道人大专项督办,不仅解决企业停车难题,更推动全市新增机动车停车位1万个。
  动员代表一线参与。城市更新事关群众利益,往往面临着加装电梯、解决停车难与提升绿化率等“两难”“多难”问题。积极推行人大代表“亮身份、进网格”,推动各级人大代表“进站回家”,深入基层一线参与基层治理、化解矛盾困难。海陵区人大城西街道工委在征收搬迁中深化“在一线”工作品牌,动员人大代表当好政策普及“宣传员”、矛盾化解“协调员”、标准执行“监督员”,通过在一线服务、在一线推动、在一线督查,帮助协调解决矛盾问题23件,有力保障征收工作圆满完成。
  鼓励代表建言献策。积极创新调研方式,同步启动常委会专题调研、人大代表微调研和市(区)联动调研,由市人大代表分别组成6个专题调研组,并委托三个县级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一轴一核三极三城”现实需求,分别开展调研,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提出深化重点片区规划、加速“轴核极城”联动等建议,全力助推城市转型提级。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将以城市更新条例立法调研为契机,充分征集广大代表意见建议,把城市更新中的实践经验和制度政策进一步明确和固化,转化为有效的制度设计,为城市更新提供高质量法规保障。
  “城,所以盛民也”。城市转型提级,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泰州市人大常委会将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城市转型提级中增进民生福祉,为打造“健康名城、幸福泰州”贡献人大力量。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