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阳江阳东:持续助力阳东文旅蜕变升级

来源: 广东人大网  浏览字号:
  “阳江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了形成以海陵岛为龙头、阳东和阳西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滨海旅游发展格局。我们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相互促进,把阳东区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度假胜地……”
  2022年3月,阳江市阳东区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在一份深度调研报告中如此写道:“当前,要先利用好星港汇的50间商铺,打造阳东文化产业一条街,先行一步形成氛围。”
  2022年8月,阳东区广雅路旁,首批商户进驻星港汇城市综合体试业。同年12月29日,阳东文化创意街正式开业。
  “人大发起、政府指导、企业搭台、协会管理、商户经营、群众受益、人大监督。”一年多的实践证明,阳东文化创意街在带旺周边经济、繁荣消费业态、增添文旅氛围等方面,发挥出“领头羊”的作用,并为阳东区那龙河碧道农文旅融合商圈建设打下基础。
阳东区东城镇那龙河东城段的碧道
  人大代表为“文”发声
  阳东区是阳江市的“东大门”,坐山、依海、临湖、拥泉,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因长期受漠阳文化、龙舟文化、风筝文化、疍家文化、刀剪文化、海丝文化和红色文化等影响,当地古村落、古遗址颇具历史底蕴,节庆活动地方特色鲜明,全区基本形成了以山海资源为核心、人文景观相配套的旅游资源格局。
  “然而,旅游发展市场定位不清,旅游项目缺乏影响力,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和整合资源力度不够等,导致阳东文旅融合还处于起步阶段,综合效应未能有效放大。”阳东区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当时之所以着眼文旅,是因为觉得阳东的旅游资源丰富、品种多样,却未能发挥出应有优势,希望阳东区人大代表们在推动农文旅融合方面的建言力度继续加大。
  经过一番广调研、集众智的深度考量,2022年,阳东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将“把竹篙山森林公园及其周边地区打造成文化产业聚集区”列为年度重点议案。
竹篙山森林公园山脚下的大山美术馆
  2022年5月,竹篙山森林公园建成投入使用。距公园约3公里路程外,在阳东区东城镇广雅路与迎宾大道交会处,星港汇成为阳东打造文化产业集聚区“最理想的社会力量”。经阳东区人大常委会、阳东区府办多次调研和推进,星港汇企业主自愿“为大局让利”,推出为期五年“接近免租”的优惠条件,吸引首批目标商户进驻。
  以社会力量赋能公共文化服务,掀起了“燎原”的星星之火。至此,阳东文化创意街成为阳东拓展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新场景的全新据点。
  以“政府+企业+协会+商家”四位一体模式打造,阳东文化创意街一期共设50间商铺共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其中包含450平方米、目前全市面积最大的阳东非遗文化展览馆,业态包括非遗艺术工坊、漆器漆艺、根雕、岩彩、鬆漆、珍贵木材(制香)、茶文化、雕塑、音乐博物馆体验、书画、文创、本地特色产品、轻饮食等。
阳东文化创意街一角
  人大力量持续助力阳东文旅融合
  阳东文化创意街是城市探索文旅融合新形态的创新之举。借力延伸打造那龙河碧道农文旅融合商圈,东城段建设是一大关键。
  继2022年建言在竹篙山森林公园周边打造文化产业集聚区后,2023年,阳东区九届人大三次会议将“加强东城万里碧道文旅融合建设”列为年度重点建议,推动在那龙河碧道(东城段)风貌带原有基础上,完善停车场、公共厕所、路灯等配套设施,努力将碧道建成集旅游观光、文化休闲、体育健身、生态保育于一体的人文自然生态河道景观带,带动当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振兴,交通先行。2024年,阳东区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三度聚焦农文旅融合大计,将“打通东城英村水闸至旧325国道”列为重点议案。东城英村水闸至旧325国道联接线是那龙河防洪堤围道路,为缓解城区南北向出行交通拥堵难题,李超颖等代表建议,以江台路尖山桥头为起点,沿原先修建的贯穿英村、丹载村、石仑村、端陶村、金村、那味村的防洪堤,高起点规划,按双向四车道的要求进行设计,分期推进,首期新建一条长约11公里、宽8米的双向两车道,接通至旧325国道。
  这样一来,将通过连接星港汇的阳东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阳东文化创意街、竹篙山森林公园、多馆合一及中共阳江县委旧址等丰富的沿线文旅资源,形成文化集聚区,对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整体提升那龙河碧道沿岸风貌,有效展示东城段生态文明示范带风光,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乐。
  阳东区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全力推进议案和重点建议的实施情况,以持续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起点规划、高效率推进、高质量实现阳东文旅融合发展,以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