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安阳市北关区:建好用好代表专业小组
2023年以来,北关区人大常委会创立代表专业小组,充分发挥代表专业优势,保障代表精准履职,提升了履职质效。
一、健全机制,确保代表专业小组活动常态化
(一)出台工作意见,使活动有保障。2023年5月,区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成立代表专业小组及开展活动实施意见,对活动形式、活动数量、活动内容等进行了具体规定。同时,出台代表履职积分考核办法和争创“五星级”代表评选办法,保证了代表专业小组规范开展活动,激活了代表履职积极性。
(二)科学合理分组,使活动有规范。按照“行业相同专业相近、尊重代表意愿、便于组织活动、成员互不交叉”的原则,组建农业农村、财政经济、建筑房地产、医疗卫生等8个代表专业小组。每个代表专业小组人数一般为8至10名,组长由区人大专委会主任委员、常委会工委主任或常委会组成人员担任。通过精准科学分组,代表小组实现专业化,让“内行人”干“专业事”。
(三)建好管好阵地,使活动有平台。区人大常委会高标准建设10个五星级代表联络站,制定代表专业小组活动制度。依托代表联络站,按照年度工作计划,代表专业小组每月进站接待群众,每季度开展主题活动,推动代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成为学习培训和日常经验交流的阵地。为便于组织和开展活动,代表专业小组也分别在小组内代表所在单位设立了办公场所。
二、明确责任,保障代表专业小组活动规范化
(一)突出中心,找准工作“重点”。围绕区委中心工作、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和建设现代化强区的目标,制定小组活动计划,每季度有针对性开展调研。充分发挥专业小组“智囊团”的作用,为区委解决中心工作中存在的“堵点”“难点”问题,提出专业、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社会建设代表专业小组针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关于建立专业安全监管队伍的建议,区委区政府及时研究落实,为重点企业配备16名安全生产第一书记,街道(镇)全部成立安全生产应急队伍,为全区实现“安全生产年”目标提供了保障。
(二)围绕人大职能,抓牢活动“要点”。按照区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代表专业小组参与了区人大常委会6件议案和重点建议督办工作。代表专业小组既找准了承办部门的问题,又提出了高质量办理的意见,提高了办理质量,提升了代表满意度。医疗卫生专业小组督办关于解决市中医院门路车辆秩序问题重点建议,多次组织代表与承办、协办部门集体“会诊”、分类“诊疗”,解决了机动车、非机动车停放问题,方便了群众就医。
(三)倾听群众呼声,紧盯基层“热点”。各专业小组积极参与每月进站接待群众和每半年一次走访群众活动,盯紧群众反映“热点”,及时交办,跟踪结果。文化教育专业小组在接待和走访群众时收集到中小学学位是“焦点”问题,及时汇总意见交政府办理,区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加快项目建设,通过新增中小学学位有效解决了相关问题。
三、抓实活动,推进代表专业小组活动精准化
(一)开展专题调研,调研报告有“高度”。按照“专业、深入、有效”标准,代表专业小组围绕区政府人居环境改善、重点项目建设、民生实事推进、城市更新项目等工作“难点”每季度开展专题调研,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深入调研,撰写高质量调研报告32份,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政府部门积极采纳,有力推动重点工作进展。建筑房地产代表专业小组对全区建筑业房地产发展现状、潜力和如何发挥行业优势进行专题调研,撰写关于高质量推进全区建筑业发展的调研报告,为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二)参与工作监督,意见建议有“深度”。区人大常委会在组织视察调研、执法检查、工作评议时,针对不同活动分别安排不同专业代表小组参加审议,把“内行人”专业优势转化为人大监督优势,提升了监督工作质效。在评议区教育局办理的关于扩容初中学位和提高升学率的建议时,代表提出区初中没有名校,应加快提高初中教学质量的建议,引起高度重视。
(三)丰富活动形式,代表履职有“温度”。围绕便于代表与群众联系,不断丰富代表活动形式和载体。为189名代表建立代表云工作室,每位代表创立“民意二维码”,线上全面推行代表“亮身份”;对代表实行网格化管理,在选区网格内代表公开“亮身份”,实现“全天候”倾听民声,收集民意;创新开展接待群众活动,依托代表联络站点、全过程人民民主示范点,以及“小院议事会、板凳议事会、连心议事亭、睦邻议事坪”等议事平台,专业代表小组采取“站内+站外”“固定+流动”“线上+线下”等形式联系群众,打破地域界限,拓宽联系范围,有效延伸代表发挥作用的时间和空间。2023年以来,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00多条,相关部门分别办理落实,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