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海林市人大:为农民代表建“家” 为乡村振兴助力

来源: “黑龙江人大”微信公众号  浏览字号:

  海林市人大以有利于同类代表群策群力为目标,根据代表特长进行专业化整合,建立专项“人大代表之家”,为代表更好发挥作用搭建平台。

  以农民代表为主体 成立专项代表之家
  在县级人大代表中,农民代表占比较高,是发展县域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海林市共有本级人大代表201名,其中农民人大代表55名,占36.5%,多是由村里的带头人、产业大户构成。相对而言,这些代表文化程度偏低,对非农领域了解和关注程度也偏低,但却是农业生产的行家里手,是乡村振兴的带头奋斗者。如何从农民人大代表的实际情况出发,促其更好地发挥作用,海林市人大立足实际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组建了“农民人大代表之家”,组织本级55名农民人大代表、上一级9名农民人大代表开展特色活动、助推乡村振兴,同时根据活动主题需要,带动镇级农民人大代表联手发挥作用。代表之家由市人大分管农林工作的副主任为联系领导,人大农林委为组织协调部门,各活动小组组长为组织机构成员,统筹组织农民代表有序有效地开展活动。  
  以农业产业为主线 建立专业活动小组
  “农民人大代表之家”围绕发展农业产业这条主线,以此为牵动,整合同业代表,设立了蔬菜、食用菌、有机水稻、农产品流通、电商5个专业活动小组,各组组长由人大代表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产业带头人担任。如蔬菜产业组由全国劳动模范、蔬菜村党委书记任组长,食用菌产业组由“全国猴头茹之乡”主要生产基地悦来颐和食用菌合作社负责人担任。代表之家制定了《农民人大代表之家活动制度》《农民人大代表联系农业产业大户制度》等4项制度。每名农民人大代表有针对性的联系5户农业产业大户。
  以振兴乡村为主题 开展人大代表活动
  围绕发展所需、农民所盼,以“振兴乡村、产业富民”为主题,开展特色活动,既以“家”为单位开展事项较大、涉及面较广的活动,又以“组”为单位推动专项产业发展。开展的“助力乡村振兴合作互促”活动,助推了政策对接、村企对接;“农产品进城问题”专题约见,为农民增收解决了具体问题;“秋粮运输问题”专题会商,进一步畅通了“绿色通道”;特色产业观摩交流、同产业镇村之间合作发展、不同产业组与电商产业组融合发展等特色活动,收到明显成效。
  自“农民人大代表之家”组建以来,进一步调动了农民代表履职尽责的积极性,使一些不善讲“大道理”、怕说错话的农民代表在“家”里说话的底气、履职的信心更足了,存在感、责任感更强了,组织的代表活动更具针对性、专业性、合理性,助推乡村振兴的成效更加明显。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