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建好用好联系群众平台 代表履职展现新气象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王萍 江珊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2024年第4期  浏览字号: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加强常委会同人大代表的联系、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人大工作活力之源和代表履职尽责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回望过去的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以“两个联系”为抓手深化拓展代表工作,深入推进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统筹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预算工委基层联系点、涉侨基层联系点及网上代表家站等各类平台融合建设,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站稳政治立场、履行法定职责,当好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在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上实现新作为、取得新成效、展现新气象。
  人大代表走进代表家站等联系群众平台,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依托平台掀起学习热潮,并通过一场场面对面沟通,听民声、连民心、解民忧,充分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愿呼声,将接地气冒热气的基层声音转化为代表建议,切实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事。
  通过建好用好联系群众平台,人大代表履职有效嵌入基层治理体系中,代表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作用得到更好发挥。人大代表在密切联系群众中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依法履职,脚步不停,思考不止,留下一串串用心用情、坚实有力的履职印记,2023年的代表履职充分彰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巨大优势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机活力。
  建好用好代表家站,线上线下履职齐发力
  正阳门下春光好,三里河畔花满园。2023年3月16日,刚刚参加完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吴华侠来到北京市东城区前门街道大江社区代表联络站,把“冒着热气”的“两会”精神传达给市、区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
  从“两会”召开的重要意义到会议的主要议题,从自己的审议发言到提出的意见建议,从第一次上会的激动心情到会上的所见所闻,吴华侠非常认真地向在场的人大代表、群众代表进行了介绍。大家纷纷表示:“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期间重要讲话精神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一体学习、一体贯彻。”
  “宣传交流是我们代表家站的定期活动,我们努力把代表联络站打造成政策法规的‘讲习所’。”前门街道人大工作办公室主任刘毅介绍说,联络站在组织代表活动时作了一个“微创新”——不把全国人大代表、市人大代表编入具体联络站,而是根据联络站活动情况和代表时间机动灵活安排,让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更加充分地沟通交流。
  2018年建成使用以来,大江社区代表联络站见证了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参与了街道的“小院议事厅”等居民议事平台的民主协商,保障了人大常委会立法、监督议题的“下沉”。这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最能体会“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千钧重量。
  大江社区代表联络站的代表履职故事正是人大代表通过代表家站等平台履职尽责的一个缩影。
  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推动下,地方人大探索建立并完善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等代表履职平台,依托代表家站组织本地区各级人大代表开展活动,充分发挥代表家站“宣传站、民意窗、连心桥、监督岗、大课堂”的功能作用。代表家站成为闭会期间代表联系群众开展履职活动的主阵地。
  目前,20多万个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等百姓身边的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在全国“遍地开花”,基本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打通了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北京将1.6万名各级人大代表全部编入各区人大常委会建立的345个代表之家和2590个联络站,常态化的进家入站活动成为代表联系群众的基本依托。广东开展“绿美广东 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组织12.4万余名五级人大代表参与,推进解决生态保护、人居环境等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重庆开展“两联一述”活动,加强代表家站建设,创建“一接二访三议”制度,人大代表依托家站接待、走访群众100多万人次。这些务实创新的做法,为代表履职提供了宽广舞台。
  通过建立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等履职平台,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为了充分发挥代表家站的功能作用,地方人大着力推进代表家站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确保代表家站建设有章可依、有规可循,推动履职平台、代表、群众有机结合、同向而行。
  值得一提的是,为突破时空限制,地方人大积极应用履职网络平台,探索打造线上代表家站,实现人大代表履职的“云见面”、“全天候”、“全过程”,已成为代表工作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风尚”。人大代表履职线上平台在代表与群众之间搭建起连接民意、听取意见的“直通车”,与线下代表家站形成良性互补,是接地气、聚民智的新探索,实现线上线下齐发力,为民服务“真解难”。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助力完善基层治理
  “人大代表来自群众、根植群众,唯有始终保持与群众的密切联系,才能不辜负群众的殷切期望。”全国人大代表黄久生告诉记者,代表在提高政治站位的同时要把“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落实到行动中,要借助代表家站、履职线上平台等与人民群众交流,真正把接地气、有温度、最鲜活的基层声音写进代表建议。
  正如黄久生所说,密切联系群众,进家入站听民声,广纳民意促发展,正成为全国人大代表闭会期间履职的生动实践。
  浙江以工作、问题、建议、成果“四张清单”机制为抓手,组织全省各级人大代表开展助推三个“一号工程”主题活动,进一步拓展代表家站平台、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收集意见6.5万多条,梳理问题清单9000多项,推动一大批问题解决。浙江还持续擦亮“代表亮身份”、“局长·代表面对面”等实践品牌,推动全省各级人大立法监督议题进站听取民意,组织国家机关进站问政会商,进一步畅通民意反映渠道,促进民主科学决策,助力完善基层治理。
  安徽开展“聚民意,惠民生”行动,构建高效联动、一抓到底的全链条闭环工作机制,出台规范行动开展的指导性意见,全省12.4万名各级人大代表深入代表家站等基层一线,来到百姓身边,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民生诉求积极提出意见建议,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得以推动解决,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和社会效果。“聚民意,惠民生”行动成为人大代表履职的特色品牌。
  湖北开展“聚力共同缔造·代表行动”,坚持四级人大、五级代表整体联动,聚焦“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大主题,各级代表走进代表家站等平台,开展调研走访,针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2.6万条,已办结2.1万条,积极回应群众关切。
  湖南开展“深入基层听民声,汇聚民智促发展”代表小组主题活动,28名省级领导干部带头以省人大代表身份参加所在代表小组活动,示范带动全省14.5万名五级人大代表全部“下组进站”,积极履行职责,推动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
  搭平台,聚人心。代表联系群众的机制和平台要建好更要用好,全国各地设立的代表家站成为“群众家门口的民主政治”,为代表融入基层治理工作搭建了平台。同时,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代表活动,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提升,切实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创新代表履职平台,民意汇聚日益丰富
  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网上代表家站等履职平台和基层立法联系点、预算工委基层联系点、涉侨基层联系点等,都成为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载体。通过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进一步创新代表履职平台,民意汇聚更丰富,民主渠道更畅通。
  基层立法联系点是新时代中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作为来自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首提地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的人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盛弘表示:“基层立法联系点不仅是为立法提建议,社区大小事务人大代表和居民们也都深度参与,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刻内涵贯穿于居民区的基层治理当中。”
  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在北京市海淀区东升镇、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和陕西省韩城市等五地基层人大设立预算工委基层联系点,每个联系点都至少有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在该联系点行政区域内工作。预算工委基层联系点已成为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吸纳民意的重要渠道。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结合自治区作为全国重点侨乡的特点和优势,启动涉侨工作人大代表联系点建设工作。目前,南宁、柳州、桂林等侨务资源比较集中的设区市已建立涉侨工作人大代表联系点。浙江、福建等也在推进涉侨基层联系点建设。涉侨基层联系点通过密切联系群众,打好“侨牌”、凝聚“侨心”、汇聚“侨力”,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架起服务归侨侨眷的“连心桥”。
  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为加强对江苏省经济运行的观察、分析和研究,提升人大经济工作监督质效,更好服务江苏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在江苏省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所在企业,设立首批20家人大代表经济运行观察点。在见微知著中及时发现企业生产经营、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在群策群力中推动经济领域政策措施落地和不断优化。
  “家、站、点”的“小窗口”映照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大舞台”。通过这些群众身边的履职平台、载体,代表与群众联系愈发紧密,反映民意更加顺畅有效,一个个来自群众的“金点子”,不断转化为增进民生福祉、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好建议”,助力擘画发展蓝图。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心系百姓,深入基层,走进家站等平台,积极履职尽责,认真建言助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积极贡献代表力量。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