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樊生华:一片绿叶子里蕴含的大责任

来源: “杭州人大发布”微信公众号  浏览字号:

  2020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一级炒茶技师樊生华在西溪湿地现场表演了手工炒制西湖龙井。

  虽然已经过去了4年,但每每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樊生华依旧很激动,“总书记的这句话,不仅是对全体茶人的精神鼓励,也让坚守传统手工艺的非遗传承人们动力更足了。”
  出生于1961年的樊生华,从13岁起,就跟着爷爷和父亲学习炒龙井茶的技艺,这一“炒”就是近50年。“龙井茶好不好,就在手掌与茶叶千万次的磋磨中。”即使在茶叶机械化生产盛行的当下,樊生华依旧坚持手工炒茶。在樊生华看来,手工炒茶是传统技艺的根,更是西湖龙井的魂,“每一片叶子都传递着茶人手心的余温。”
  结合多年的炒茶经验,樊生华还对西湖龙井茶炒制方法进行了改进,巧妙地将传统炒茶“十大手法”与“太极拳”融合,通过运用太极柔韧的手势,使得茶叶能在空中得到更多的散热。这套简单好学的炒制手法不仅得到了众多茶人的认可,也成为了现在炒制西湖龙井的主流方式。
  2022年11月底,“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有一部分就是西湖龙井茶制作技艺,这让樊生华感到肩上的责任更大了。
  在炒茶之余,樊生华把更多时间放在了西湖龙井采摘和制作技艺的持续传承上。他开设了“樊生华西湖龙井工匠大师工作室”,每年直接培训50人左右,到杭州旅游职高、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课,去全国各地给茶农培训,毫无保留地分享传授经验心得。“每一名徒弟,至少要带5年,才能精通手工炒茶技艺。”樊生华说,“有年轻人来学艺是我最开心的事,只要他们肯学、能吃苦,我就毫无保留地去教,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贵技艺一代代传下去。”
  作为“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樊生华将履职重点放在了西湖龙井的守正创新、传承发展上,他建议政府可以加大力度帮助恢复手工制茶。比如提供制茶场地,通过学校培养往企业输送人才,提升西湖龙井的品质。
  今年,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樊生华则将目光聚焦到了如何以茶为媒促进共富,让茶叶成为带动更多百姓增收致富的“金叶子”。
  从淳安、台州、丽水,再到云南、福建、安徽,过去的一年里,樊生华省内省外跑了好多趟,既是到当地去传授种茶、制茶的技术经验,也是去了解茶产业的发展情况。“比如在贵州黔西南的茶叶产区里,由于缺少营销渠道,即使茶苗已经长成了茶树,却无人管理,茶厂里炒茶机器都积灰了,真的很让人心疼。”在樊生华看来,要想推进茶产业发展再迈上一个新台阶,必须从当地实际出发,在提升茶的品质上下功夫。“这需要政府、茶企、茶农协同发力,通过提升技术、打造品牌、挖掘特色,来促进茶叶产品提档升级,推动茶产业、茶经济、茶文化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