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立足融通中外讲好中国故事

——上海虹桥基层立法联系点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实践

来源: 中国人大网  浏览字号:
  长宁区是上海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区之一,驻沪领馆、涉外机构、外资企业和外籍人士集聚,拥有27家驻沪领事机构和200多栋外交官官邸,分别占上海总数1/3和1/2左右;累计84家跨国公司总部、6800多家外国投资企业、办事机构和众多外向型企业,文化底蕴深厚,外事资源丰富。长宁区虹桥街道辖区内有21家驻沪领事机构,古北社区是上海第一个大型高标准国际社区,素有“小小联合国”之称,古北市民中心是古北国际社区中外居民“家门口”的公共服务平台。
  古北市民中心设有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虹桥街道办事处基层立法联系点、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今年截至12月8日,古北市民中心先后接待了36批近600人的海外考察团,25批近700人的港澳台考察团。习近平总书记在向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致贺信中指出,希望各国专家学者当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在古北市民中心,不同国籍、不同身份的参与者在立法工作和社区治理中,也用自己的方式体验推动着文明交流互鉴,为融通中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多维展现深度参与,用立法成果增加故事的说服力
  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动员境外居民广泛参与立法征询、社区事务协商,担任立法信息员和社区议事员,亲身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独特魅力。基层立法展示厅照片墙上张贴的外籍信息员参与立法征询场景的照片,法条墙上展示外籍信息员提出意见建议被采纳的条例,信息员风采墙上有外籍信息员的亲身感受。通过参观联系点,外宾们由小见大、由此及彼,真实地感受到中国的民主和中国的开放态度,对中国依法立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有了感性的了解。
  菲律宾籍基层立法信息员王煊熔,2009年搬到古北社区后,与一些志同道合的志愿者一起创办了“乐贤荟”公益组织,并与上海市儿童健康基金会合作,远赴贵州、云南等地,帮助500多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获得了治疗。她说:“立法征询我们的意见、听取我们的心声,能参与我也觉得开心。”来自土耳其的居民诺扬·罗拿在中国生活近40年,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他积极参与各项社区公益活动,还是文明寻访团成员,被大家风趣地称为“洋啄木鸟”。他说:“在国外,只有议员才能有机会为法案法条建言,而在我们这里,普通的居民就能发表建议,这就是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今年5月葡萄牙共产党总书记保罗·雷蒙多一行参观基层立法联系点后表示:“我对于立法联系点信息联络员的产生方式很感兴趣——推荐、自荐相结合,并用实践来见证和检验这场‘双向奔赴’。这个细节本身充分地体现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从中就可以知道中国共产党能一直得到人民拥护的原因。”
  二、多措并举做好宣介,用生动形式增加故事的吸引力
  基层立法联系点展厅墙上有这样一幅漫画,中间是一抹绚丽的彩虹,一端连着人民大会堂另一端连着虹桥街道,一只白色信鸽带着一封书信从街道飞往人民大会堂,信封上写着“虹桥街道全国基层立法联系点”。架起“彩虹桥”、开启“直通车”,基层群众的立法建议可以直达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社区居民用手中的画笔生动展示了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作用和功能。
  古北市民中心一楼中庭展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群像图,用动漫的形式展现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全链条中的42个场景,民主在社区实践中的点点滴滴,大到为立法建言,小到共商社区“琐事”都作了呈现。
  今年基层立法联系点发布了《虹桥的故事: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录》(英文版),获评上海市“银鸽奖”最佳出版奖。拿到新书的外国友人纷纷点赞,“这是了解中国民主故事的一本好书”。
  今年4月斯洛伐克议长团一行参观基层立法联系点,议长科拉尔表示:“在斯洛伐克的立法过程中,议员与中国的全国人大代表一样,会采用各种形式收集信息、听取建议。让我们感到新颖的是,中国全国人大在各地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直接听取普通居民的意见建议,立法‘直通车’将立法机构和广大民众直接联通,很有启发意义。”今年12月,洪都拉斯国会主席雷东多一行参观联系点,他表示基层立法联系点就像一座“彩虹桥”,一端连着社区居民,另一端连着立法机构,这样的民主让人印象深刻。他相信,洪中两国的关系也一定会像彩虹桥一样紧紧连接着两国和两国人民。
  三、多源嵌入全程贯通,用情景交融增加故事的感染力
  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接待安排不仅要“有求必应”,充分满足对方的关注点,而且还要精心设计互动环节,用礼宾细节温暖人心,促进中外互鉴。
  古北市民中心二楼的昆曲澎派艺术研习中心向外宾们形象展示了“百戏之祖”昆曲的历史、服饰、唱腔等知识,昆曲澎派闺门旦传人赵津羽现场表演的经典剧目《牡丹亭》等选段、互动体验水袖表演等,让外宾们亲身体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参加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的汉学家郝星晴来自阿根廷,当她得知昆曲有着600多年历史后,感到非常惊讶。“如此美丽的古老戏剧,我居然是第一次听到。”郝星晴说,10年前阿根廷人对中国了解甚少,很多人不理解她为何对中国如此着迷。如今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提升,以及中阿两国交往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阿根廷人开始学习汉语并爱上了中国文化。“但我觉得还是不够,每次来到中国都会发现自己存在很多知识盲区,一方面说明我要继续努力学习,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故事的海外传播还需要增强,让世界能听到更多的中国声音。”
  今年 6月14日,尼泊尔联邦院主席蒂米尔西纳率代表团一行参观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恰逢世界献血者日,上海市“白玉兰荣誉奖”获得者、长宁区“虹桥友谊联盟”成员、上海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总队外籍志愿者团队“Bloodline”的创始人、和睦家医院尼泊尔籍外科医生阿思势作为立法联系点外籍信息员代表来到古北市民中心,讲述其参与立法征询的亲身经历,他手持《立法直通车通行证》,感慨道:“我在中国积极参与、促进无偿献血很有意义,做联系点的信息员、为立法做贡献更有意义!”代表团一行对生活在长宁的尼泊尔籍居民投身社区公益、融入城市发展、助力法治建设印象深刻,表示高度赞赏。
  蒂米尔西纳说:“在来到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之前,我完全想象不出有这样一条渠道,可以让即便是最普通老百姓的意见建议,也可以直达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基层立法联系点这个设计非常好,回国之后我们也要探索建立类似的机制。我们今天在市民中心还看到,中国的基层治理为居民提供了如此丰富且受欢迎的便民服务,深受启发。”蒂米尔西纳主席一行在观摩书法教学后,愉快地接受了“中尼友好”字幅赠礼,并即兴挥毫写下“尼中友好万岁”(尼泊尔语)回赠。我们以讲得清、看得明、记得住的接待安排,让参访的外宾忘不了这个“能上能下”的小中心,从这个小窗口深入到城市肌理,看到基层治理的城市温度。
  今年截至12月12日,中央及市级媒体共报道了虹桥街道相关信息143次,其中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报道61篇。
  2023年4月,“读懂中国·湾区对话”专题论坛之“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中国”平行研讨会上,虹桥街道通过“一座彩虹桥——立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张征询单——民主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美好生活圈——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等三个生动鲜活的“虹桥故事”,分享了街道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案例,获得与会中外嘉宾的肯定和关注。
  2023年12月2日,“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举行第三届“读懂中国·新青年看中国”中外短视频征集展播活动表彰。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重点项目·大型系列微纪录片《我和我的新时代》之上海篇《“小巷总理”朱国萍》获“我身边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一等推优作品。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首提地效应,讲好中国民主法制故事,让每一位来到古北市民中心的外宾们都能有所收获和启发。通过文化融入、公益融入、治理融入,促进情感融合、文化融合、价值融合,以生动的虹桥实践,讲好中国人大故事、中国民主故事、中国立法故事。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