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的说明

——2023年6月26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

司法部部长 贺荣

来源: 中国人大网  浏览字号: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国务院委托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作说明。 

  一、起草工作情况 

  粮食事关国计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只有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必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既要抓物质基础也要抓机制保障李强总理强调不断增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意识紧抓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加快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较好,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足,市场供应充裕。与此同时,我国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粮食安全仍面临耕地总量少、质量总体不高,粮食稳产增产难度加大、储备体制机制有待健全、流通体系有待完善、加工能力有待提升、应急保障有待加强、节约减损有待规范等诸多问题挑战。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对推动解决上述问题,保障粮食有效供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防范和抵御粮食安全风险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和储备局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送审稿)》。司法部先后两次征求中央有关部门、地方人民政府、企业的意见赴地方开展实地调研召开专家论证会在此基础上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和储备局等有关部门研究形成了草案》。202355国务院第5次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草案》。 

  二、草案的总体思路 

  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立足我国国情、粮情着力构建系统完善的粮食安全保障制度体系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加工等环节以及粮食应急、节约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切实提高防范和抵御粮食安全风险能力,保障粮食有效供给,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三是深入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粮食安全领域改革成果,将经实践检验成熟的政策措施和制度成果转化为法律规范,为推进粮食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法治保障。 

  三、草案的主要内容 

  草案1169包括总则、耕地保护、粮食生产、粮食储备、粮食流通、粮食加工、粮食应急、粮食节约、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主要内容如下: 

  ()坚持党的领导按照在法律法规中落实党的领导要求明确规定国家粮食安全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第二条) 

  ()加强耕地保护耕地保护是粮食安全的要害为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草案专设“耕地保护”一章规定划定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严格保护耕地建立耕地保护补偿制度调动耕地保护责任主体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补充与所占用耕地数量相等、质量相当、产能不降的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确需将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的,补充数量相等、质量相当、产能不降的耕地;加强耕地种植用途管控,耕地应当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第二章) 

  ()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为落实藏粮于技战略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草案规定建设国家农业种质资源库建立种子储备制度鼓励推广普及粮食生产机械化技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以及粮食生产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应当保面积、保产量健全粮食生产者收益保障机制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和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保护粮食生产者的种粮积极性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完善对粮食主产区和产粮大县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第三章) 

  ()完善粮食储备体制机制为健全粮食储备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粮食储备调节粮食供求、稳定粮食市场等重要作用,《草案规定建立政府粮食储备体系科学确定政府粮食储备规模、结构和布局确保数量和质量安全承储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确保政府粮食储备安全并符合标准政府粮食储备的收购、销售、轮换、动用等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并进行全过程记录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指导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储备鼓励相关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自主储粮;加强粮食储备基础设施及质量检验能力建设。(第四章) 

  (五)加强粮食流通管理。为建设高效顺畅的粮食流通体系,《草案》规定,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管理和调控,保持全国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和市场基本稳定;加强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不得侵占、损毁、擅自拆除或者迁移,不得擅自改变其用途;加强粮食流通信息管理,粮食经营者应当建立粮食经营台账;粮食供求关系和价格显著变化或者有可能显著变化时,可采取发布粮食市场信息、实行政策性粮食收储和销售等市场调控措施。(第五章) 

  ()保障粮食加工能力为推动粮食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粮食供应保障能力,《草案规定优化粮食加工结构优先保障口粮加工饲料用粮、工业用粮加工应当服从口粮保障科学布局粮食加工业确保区域粮食加工能力鼓励产销合作稳定产销关系,促进区域粮食供求平衡。(第六章) 

  ()强化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建设为完善粮食应急管理体系提升粮食应急保障能力,《草案规定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粮食应急管理体制加强粮食应急体系建设健全粮食应急网络制定粮食应急预案建立粮食市场异常波动报告制度在出现粮食应急状态时及时启动应急响应采取政策性粮食销售、组织投放储备粮食、增设应急供应网点等措施。(第七章) 

  ()全链条规范粮食节约减损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节粮减损的重要批示精神和中央有关文件要求,《草案》规定,有关部门依照职责做好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加工、消费等环节的粮食节约工作;禁止故意毁坏粮食作物青苗;粮食生产者加强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和生产作业管理;鼓励粮食经营者运用先进、高效的粮食储存、运输、加工设施设备,减少粮食损失损耗;食品生产经营者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公民个人和家庭树立文明、健康、理性、绿色的消费理念;加强节粮减损技术保障,推广应用粮食适度加工技术和节粮减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第八章) 

  ()健全粮食安全保障责任机制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各方责任,《草案规定了部门监管职责和监测预警、质量安全管理、监督检查、责任制考核、信用体系建设等制度措施(第九章) 

  此外,《草案还对违反本法的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并与土地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反食品浪费、安全生产等法律、行政法规进行了衔接。 

  草案和以上说明是否妥当请审议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