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合肥基层立法联系点发挥立法引领推动作用助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养老服务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要求,近年来,安徽合肥基层立法联系点在省人大常委会、省民政厅有力指导下,打好履职组合拳,依法履行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等职责,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保障作用,持续助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基本情况
2022年底,合肥市60周岁及以上人口151万,占常住人口比重15.74%,已进入轻度老龄化阶段,养老服务水平亟待提升。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修订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监督推动法规有效实施,适时作出相关重大事项决定,以法治力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2022年,合肥市养老兜底保障、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等工作成效显著,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彰。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2021年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情况通报》中,养老服务领域在120个城市中得分全国第一。2022年6月,在全国人大养老服务立法经验交流会上,市人大常委会汇报相关做法,得到充分肯定。
二、主要举措
(一)制定并修订《合肥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2016年,在全国省会城市率先出台居家养老服务条例,针对居家养老保障不到位、基本公共服务范围不清晰、设施规划建设指标不统一等突出问题,明确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规定助餐助浴、医疗护理等6个方面20余项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围,细化居家养老设施规划建设硬指标。2022年,根据条例实施情况,开展立法后评估。2023年,启动条例修订工作,条例(修订草案)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地方特色,加强制度创新,在全国率先规定政府定期发布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服务机制,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等,为居家养老服务进一步提供法治支撑。
(二)开展执法检查、专题询问推动条例实施。2020年,对条例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紧扣法规要求,梳理4个方面23条重点内容,逐条对照检查,实地检查32个不同类型点位,实现9个县(市、区)全覆盖。结合执法检查开展专题询问,相关部门就12个居家养老热点问题详细回答。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审议意见,有力推动工作机制健全、用房配建要求落实、基本公共服务优化等5个方面工作。
(三)出台全国城市首个《关于加强老年助餐服务的决定》。2023年,为深入贯彻省委、市委“暖民心行动”要求、细化条例“助餐”服务规定,出台《关于加强老年助餐服务的决定》。决定共9条,坚持需求导向,突出解决经济困难、独居、空巢、高龄等老年人吃饭不便问题,规定建设“十分钟就餐服务圈”,制定老年助餐服务补贴政策,支持老年食堂(助餐点)规范运营,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对老年人开放,助推建设覆盖城乡、布局均衡、方便可及、多元主体参与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
三、成效成果
(一)配套制度不断完善。条例出台后,市政府制定条例实施意见等5个文件,民政、财政等部门相继制定40多个配套文件,形成了“1+5+X”政策体系。科学编制合肥市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大力开展养老服务领域标准研制工作,引导居家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二)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建成县级中心12家、街道(乡镇)中心142家、社区(村)服务站970家,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100%。截至2022年底,全市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达2.6万人,累计服务3409万人次,支出8.28亿元。建成运营老年食堂(助餐点)1107个,日均服务老年人超1万人次。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典型经验做法获得国家发改委肯定,并向全国推介。
(三)供给能力有效提升。创建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示范企业6家、示范街道10个、示范基地2个,人工智能养老社会实验典型案例数量达到全国同领域50%。先后获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全国人工智能养老社会实验城市等国家级改革试点,“1+4+N”智慧养老服务模式被中央网信办、民政部评为2022年智能社会治理优秀选题二等奖。
四、经验启示
(一)在工作导向上紧贴民生需求。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切的“老有所养”问题,积极发挥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等职能作用,把养老服务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推进,运用法治手段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
(二)在立法形式上注重“小快灵”。选题突出“小”,选择居家养老这种当前的主要养老模式立法,体现了精准选题、急用先行,以立法小切口做好民生改善大文章。效率强调“快”,在前期充分调研、评估基础上,通过部门紧密配合和快速协同保障了立法工作高效推进。效果注重“灵”,总结提炼我市成熟经验和创新做法,上升为地方性法规,从制度层面破解养老难题。
(三)在推进过程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出台并落实《关于在地方立法工作中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规定》,让人民群众全过程参与法规立项、起草、审议等各环节。在立法、监督过程中,充分发挥立法联系点民意直通车作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建议,夯实地方立法民意基础。
编 辑: 刘海滨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