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呼中区:小站室、大情怀,依法履职促发展

来源: “黑龙江人大”微信公众号  浏览字号:
  近年来,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人大常委会扎实推进代表联络站全面建设,使代表联络站成为培训代表的“加油站”、联系群众的“前哨站”、推动发展的“服务站”,为呼中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高标准建设 依法履职有阵地
  呼中区人大常委会统筹协调推动代表联络站建设工作,召开主任会议4次,赴各联络站召开现场推进会5次,着力推进解决代表联络站建设实际问题;制定下发了《呼中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人大代表之家”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和运行的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对照“八有”标准,建设了5个人大代表联络站、6个人大代表工作室,投入资金3.6万元,为其购买了文件柜、办公桌椅、代表履职书籍、文化图板等办公用品;将各项活动制度、代表信息、组织机构等内容进行上墙公示,规范履职台账,统一设计制定了“两簿一账一记录”,为高质量建设代表联络站提供了坚强保障。
  高频率联络 服务群众有温度
  各联络站认真贯彻落实“双联系”制度,将每月20日设为代表接待日,区、镇两级人大代表定期深入联络站“坐堂接诊,主动倾听群众声音,提出了关于加大冬季清雪力度、设立楼房下水道疏通热线、落实垃圾分类等一批代表建议,全部得到了办理落实。同时,区人大积极探索“联络站+”工作机制,创新推出“线上”接待选民方式,组织代表下沉到19个社区网格微信群听取群众“小微”意见建议,为群众解决了居民楼下水道滋生蚊虫、楼道内杂物乱堆乱放等问题。换届以来,区、镇两级人大代表通过代表联络站累计接待群众27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95条,答复和解决困难、问题49件,“线上”收集意见建议30余条,打通了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高效能运行 作用发挥有成效
  发挥“大课堂”作用,提升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各联络站坚持每季度组织代表集中学习1次,组织代表集中学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这里走来》、组织法以及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等理论业务知识。换届以来,开展各类学习活动16次,在“最冷小镇人大代表之家”微信公众号“开设“人大代表谈感悟”专栏,发布代表心得体会60余篇。
  发挥“监督岗”作用,推动群众诉求及时解决。各联络站组织代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围绕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开展视察、调研、检查等工作16次,重点就职工免费体检、呼源镇居民出行交通不便、恶劣天气频繁停电、老旧小区供热管网改造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区政府高度重视、认真办理。一是为全区2200余名职工进行了免费体检,起到对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预防作用,为职工撑起了“健康伞”。二是出资购买一辆客运汽车,开通了呼中至呼源镇客运班车,解决了呼源镇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三是今年投资1.2亿元,新建了一条塔河至呼中66千伏输电线路,总长度83.5公里,扩建呼中66千伏变电站,解决了呼中区稳定供电问题。四是今年投资2200余万元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改造自来水管线2608延长米、供热管网6100延长米、电缆4850延长米,以及更换单元门和塑钢窗、粉刷外墙等相关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获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发挥“连心桥”作用,助力干群关系更加紧密。为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各联络站积极响应区人大向人大代表发出的倡议,组织代表开展了捡拾垃圾、清理楼道、种植花卉等各类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服务活动,带动群众共筑美好家园。在山产品采集期间,代表们大力宣传防火防汛、防诈骗、燃气和交通等安全知识,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1条,解决群众困难12个,有效促进了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工作。开展“人大代表为实现党的二十大目标任务作贡献”活动以来,涌现了谢惠强、刘天禄、王晶等一批先进典型代表,他们在代表岗位上履职为民、在人大活动中展现风采,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初心使命。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呼中区人大常委会将不断创新,努力把人大代表联络站打造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前沿阵地,为奋力建设现代化新呼中作出更大贡献!
编 辑: 刘海滨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