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拓展人大监督领域 “考问”金融服务质效

——牡丹江市人大常委会召开“金融机构支持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专题询问会议

来源: “牡丹江人大”微信公众号  浏览字号:
  “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推动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比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牡丹江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坚持问题导向,对金融服务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10月12日,牡丹江市人大常委会迅速贯彻市委全会精神,召开“金融机构支持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专题询问会议。部分省、市人大代表带着全市人民对金融事业的关切,向到场应询的金融机构负责人提出问题。市金融局、中国人民银行牡丹江市分行、金融监管总局牡丹江分局、在牡12家银行相关负责人到会应询。专题询问会气氛热烈而紧张,问答中彰显了牡丹江市金融机构支持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心。
  深入调研精准选题 确保“人大之问”有力
  专题询问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常委会的法定职权,是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具体行动和重要措施。
  2023年年初在确定年度监督计划时,牡丹江市人大常委会着眼于贷款难、难贷款这一制约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积极担当作为,拓展监督领域,把“金融机构支持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列进年度监督工作计划。5月份开始,在中国人民银行牡丹江市分行、市金融局的协助下,市人大财经委通过座谈、走访、问卷、征询人大代表建议等方式,对金融机构支持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改进举措,以及代表集中反映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汇总。9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省、市人大代表对全市12家在牡银行和1家金融企业进行视察,之后形成问题清单,建立了专题询问题库,为此次专题询问打下了坚实基础。
  聚焦重点直面问题 确保“人大之问”有解
  “请人民银行负责人介绍一下今年金融机构支持和服务地方经济的措施。”“目前,牡丹江市存贷比普遍偏低,请问存贷比最低这两家银行行长,是什么原因?”“有企业希望我市能够比照发达地区加大惠企贷款政策扶持力度,对此怎么办?”……
  询问现场,省、市人大代表踊跃提问,直击关键,“辣味”十足。在2个多小时的询问中,有关存贷比、双稳贷款、各类市场主体金融支持,以及金融服务不够、特色不突出、办卡难、取款难等12个方面的问题,既有摆在眼前的急难愁盼,也有立足长远的未来规划,道出了群众和企业的心声,也戳到了相关部门的“痛处”。
  “我们聚焦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强化政策传导,用好用足货币政策工具,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深化金融服务。”中国人民银行牡丹江市分行行长李贵斌表示,该行下一步将继续引导全市金融机构贯彻“金融为民”发展理念,为实现牡丹江振兴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市委市政府始终重视企业发展,把改善金融服务摆在重要位置,强化协调服务、发挥财政金融合力,引导推动降低企业融资门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市金融局相关负责人回答道,接下来将按照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抓实抓细金融服务工作,持续关注企业切身需求和合理诉求,有机结合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尽力而为加大政策扶持,提升企业获得感。
  随后,各相关单位和金融机构负责人直面问题,不遮不掩,回答详实客观,既有简要的工作介绍,更多的是明确、具体、可操作的工作举措。一问一答之间,体现了对法律的尊重和对人民的负责,也诠释了“人大之问”的情与威。
  以问促改以问促行 确保“人大之问”有效
  问得好、答得好,关键还要做得好。这场别开生面的“考问”,是市人大常委会立足人大职能,创新监督方式、拓展监督领域的积极探索,更是助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生动实践。
  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在表态时说:“我们将围绕委员、代表们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按照职责分工,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的推进和问题的解决。”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倪金亭在总结讲话时表示,专题询问就是运用法律赋予人大的这项重要监督权力,通过询问方式,进一步问出症结、问出思路、问出共识。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将增强监督实效,用好专题询问的成果,呼应民声,回应社会关注,聚焦热点和难点,督促金融部门、政府部门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和改进工作,做到以监督促整改,确保专题询问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推动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以实际行动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让人大监督成为推动牡丹江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重要力量。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