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昔日的京津风沙源,现在“绿中找沙”
站在多伦县南浮梁的山坡上,放眼望去都是绵延不绝的樟子松林。外人很难想到,这片如今已是满眼绿意的土地,在2000年时只是一座寸草不生的流动沙丘。日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牵头举办的中华环保世纪行2023宣传活动走进内蒙古,采访团一行来到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南沙梁生态治理视察点,了解多伦县林业生态建设情况。
一望无际的榛子松林。 温笑寒 摄
多伦县林业局副局长李岩从事林业工作已经超过20年,他的印象中上世纪末多伦的天空是黄色的。“我记得那会儿风沙天气特别多,只要一刮风沙眼睛都睁不开,漫天都是黄沙。”
卫星遥感监测数据显示,2000年多伦县风蚀、水蚀、沙化面积达50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7%。其中沙化面积41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1%;严重沙化面积210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6%。
“多伦县作为内蒙古距离北京最近的旗县,直线距离仅有180公里。当年恶劣的生态环境不仅制约着多伦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且给京津冀地区的生态安全带来隐患。”多伦县政府副县长李宝山这样回忆道。
改变,从2000年5月开始。国家紧急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多伦也成为我国北疆大规模生态建设的发端地。记者了解到,多伦县推进生态建设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00年到2010年,其间确定生态固基发展战略,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和退耕还林工程,采取“飞、封、造、禁、移、调”等措施,加大对沙化土地的综合治理。第二阶段从2011年到2017年,多伦县委、县政府开展百万亩樟子松造林工程,进一步提升林业整体发展水平。第三阶段是从2018年至今,启动浑善达克规模化林场建设和坚决打赢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
“我们规模化林场采取花钱买活树的方式,鼓励引导造林企业、合作社、农户参与造林工程,以多元化的建设和管护机制来共同承担植树造林这项公共化的建设任务。”浑善达克规模化林场多伦分场场长左鸿飞告诉记者,内蒙古浑善达克规模化林场2018年开始试点建设,试图探索新时期国土绿化的成功经验。
20年久久为功的生态建设,带给多伦的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多伦县林地面积由54万亩增加到现在的22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6.8%增加到现在的37.9%。此外,多伦县流动沙地现在只剩下1.72万亩,半固定沙地是0.23万亩,两类就是我们所称的‘明沙’加在一起不超过2万亩。”谈及这些数据,李岩这位和黄沙“近身搏斗”过的老林业人满脸自豪。
同样开心的,还有距离南沙梁不远的滦源镇大孤山村曲家湾渔村民宿老板李玉民。李玉民的民宿包括40多间客房,主要是服务来多伦湖旅游的游客。“大约2017年之后我们这边的生态就很好了,从以前的‘沙中找绿’逐步变成现在的‘绿中找沙’。来我们这边旅游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今年暑假客房天天住满,大多是京津冀地区的游客。”李玉民介绍,曲家湾渔村像他这样的农家院还有14家,当地的生态旅游越来越红火。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 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