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代表工作委员会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王萍
6月26日至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在京举行。此次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是审议委员长会议关于提请审议《关于设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代表工作委员会的决定(草案)》的议案。
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是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基础。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设立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的决定,设立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
设立代表工作委员会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赵乐际委员长在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本次会议作出关于设立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的决定。要履行好党中央赋予的职责任务,以组建代表工作委员会为契机,加强统筹谋划,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代表工作质量。要支持和保障代表更好行使职权,尊重和保障代表民主权利,推动提高审议质量,加强和改进代表议案建议工作,把代表反映的民意诉求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国家机关各方面工作中。要落实好“两个联系”要求,加强常委会同人大代表的联系,拓展代表参与常委会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丰富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愿呼声。要提升服务保障工作能力和水平,牢固树立为代表服务的意识,扎实做好代表学习培训工作,加强代表履职管理监督,为代表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保障,加强对代表履职和代表工作的宣传报道,展现新时代人大代表风采。
“代表工作委员会的设立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大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厚爱,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举措,将有力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提高代表履职服务保障工作质量和水平,支持和保障代表更好依法履职尽责,提升代表工作整体实效。”与会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全国人大代表纷纷吐露心声。
提请审议: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举措
6月26日上午,《关于设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代表工作委员会的决定(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受委员长会议委托,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刘奇向会议作了决定草案的说明。
党的二十大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重要部署,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这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统筹党中央机构、全国人大机构、国务院机构、全国政协机构,统筹中央和地方,深化重点领域机构改革,推动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在机构设置上更加科学、在职能配置上更加优化、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完善、在运行管理上更加高效。深化全国人大机构改革作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重点是组建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
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依照全国人大组织法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提请审议决定设立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
刘奇介绍,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机构。其主要职责是:(一)负责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分配、资格审查、联络服务有关工作。(二)承担代表集中视察、专题调研、联系群众有关制度制定和指导协调工作。(三)负责全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工作的统筹管理。(四)负责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监督管理。(五)负责全国人大代表学习培训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六)指导省级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七)承担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的具体工作。(八)承办全国人大常委会交办的其他事项。
刘奇表示,全国人大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全国人大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支持和保障代表更好依法履职,使发挥代表作用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
分组审议:有利于更好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
6月2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对关于设立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的决定草案进行分组审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时一致认为,设立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大工作高度重视的具体体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的实际举措,也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成果,有利于更好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支持和保障代表更好依法履职,使发挥代表作用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
沈春耀委员说,设立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全国人大机关组织建设的一个有力举措,充分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工作,草案明确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的8项工作职责,是多年来实践经验总结,需要把它制度化法定化,应该在下一步有关修法或者立法时加以体现。
刘俊臣委员说,设立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将进一步健全完善代表工作机制,提高议案办理质量,扩大人大代表有序参与常委会工作的渠道,更好保证代表站稳政治立场,依法参加行使国家权力。具体而言,代表机构设置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新时代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代表工作职能进一步优化,有利于更好落实“两个联系”,更好服务保障代表履职。服务代表履职能力进一步提升,有利于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
吕世明委员说,代表工作委员会直接服务代表,也为代表进行培训,作一些专业的引领,因此,设立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非常必要,相信今后会有更大的成效,更好地发挥“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理念。近年来,各部委在办理相关的议案和建议时越来越认真,办理的质量效果越来越好。代表工作委员会的设立有助于拿出更多的时间精力来服务代表和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有助于和各个部门搭建桥梁纽带,一起把事情办好,做出成效。
“这对于我们在全国人大机关从事代表工作的同志来说是极大的鞭策,深受鼓舞、深感振奋。我们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继往开来,守正创新,进一步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支持和保障代表更好依法履职,为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出应有贡献。”郭振华委员说。
以组建代表工作委员会为契机支持和保障代表更好行使职权
如何贯彻落实好赵乐际委员长在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进一步提高代表工作质量”的重要要求,以组建代表工作委员会为契机,支持和保障代表更好行使职权,使发挥代表作用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
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到代表履职的各方面全过程、实现新任基层全国人大代表履职基础学习全覆盖、坚持和落实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机制、侧重邀请基层一线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加强和改进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小组活动、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完善代表建议重点督办机制、加强与地方人大的工作联系、形成代表工作合力……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第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代表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人大代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人民当家作主得到充分彰显,使发挥代表作用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为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积极贡献代表力量。
全国人大常委会扎实开展代表履职学习,于2023年4月17日至20日、5月15日至18日分别举办了两期代表学习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鸿忠出席两期学习班开班式并讲话。
来自全国33个选举单位的549名全国人大代表参加了学习。代表们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投入学习,在思想认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上进行一次高标准的“加油”和“充电”,为履行好全国人大代表职责进一步夯实基础。
根据2023年度代表工作计划,将举办4期代表履职基础学习班,组织1200余名代表参学。坚持集中学习培训重点向新当选的代表和来自基层的代表倾斜,争取实现新任基层全国人大代表履职基础学习全覆盖。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在邀请代表时,充分考虑到代表与常委会会议议题的相关性,确保列席会议代表能围绕议题充分建言履职;同时侧重邀请来自基层一线的代表,让广大代表能充分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比如,审议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草案是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的重要议题,来自青藏高原范围所涉及省区的夏吾卓玛、拉琼、扎西江村等多位全国人大代表都受邀列席会议并积极审议发言;审议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是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的重要议题,王永澄、贾红光等多位关注这一领域的基层全国人大代表受邀列席会议,相关审议发言都被充分吸纳进会议通过的法律内容中。
及时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全过程”、“实打实”与代表沟通,发挥好全国人大代表工作信息化平台作用,按照“一建议一群组”原则搭建建议办理沟通联系“直通车”……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议案建议工作,目前,8314件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正全面开展并在紧张有序高效推进中,力求交好民呼我应答卷。
办理重点督办建议,是增强代表建议办理实效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加强沟通协调、制定督办工作方案、召开督办工作座谈会、开展督办调研等多种方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完善代表建议重点督办机制,推动承办单位集中力量研究办理,努力实现办好一项重点督办建议、解决一个方面问题、促进一个领域工作的目标。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一项项扎实务实的代表工作举措,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亮点不断展现,支持和保障代表更好依法履职,使发挥代表作用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链接:代表工作委员会的设立充分体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厚爱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全国人大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依法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历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都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工作。
198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设立联络局,专门负责全国人大代表服务保障有关工作,这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较早设立的工作部门之一。1992年制定代表法,2005年出台中央9号文件,都极大地推动了人大代表工作的发展完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对人大工作的领导,人大代表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人大代表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同时,人大代表工作的范围和内涵大幅拓展、不断深化,任务也日益繁重,要求越来越高,需要进一步完善组织保障。
党的二十大对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作出重要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通过《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方案明确提出组建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代表工作委员会负责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分配、资格审查、联络服务有关工作,指导协调代表集中视察、专题调研、联系群众有关工作,统筹管理全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工作,负责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监督管理,统筹全国人大代表学习培训工作,指导省级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等,承担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的具体工作。
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代表工作委员会,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举措,也是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深化全国人大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赵乐际委员长和常委会领导同志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多次作出批示指示,常委会机关成立工作专班配合推进有关工作。
全国人大常委会2023年度代表工作计划明确提出,“做好设立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相关工作。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抓紧完成代表工作委员会组建工作,落实好党中央赋予代表工作委员会的职责任务,推动代表工作质量进一步提升。”
6月召开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设立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的决定。代表工作委员会的设立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大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厚爱。代表工作委员会的设立,将进一步健全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的体制机制,支持和保障代表更好依法履职,全方位提高做好代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将更加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脚步将愈发铿锵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