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正定县正定镇“人大代表之家”基层立法联系点
一、正定县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正定古名安乐垒,建置于公元352年,后沿袭真定之名,清时改为正定。正定县辖8个乡镇、2个街道,174个行政村,面积487.2平方公里,人口54.9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县域内有正定国际机场、高铁站,京珠、京昆、石港等高速公路贯穿,交通发达。拥有集聚现代服务业、金融、会展、科技创新功能的正定新区;综合口岸功能齐全的石家庄综合保税区;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定片区;以新兴产业为主的高新区;以数字经济为主的数字经济产业园;是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永久举办地。
正定古城新风貌
正定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第二故乡”。习近平总书记1982年3月—1985年5月在正定工作,对正定知之深、爱之切。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倾注了极大心血和深厚情感,为正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他政治坚定,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明朗;党性坚强,力促中央政策落实;思想解放,主张“拆掉围墙,八面来风”,构建开放型经济格局;锐意改革,开全省“大包干”先河,为正定发展破局开路;立足长远,制定县域发展规划;富有战略眼光,提出实施改革兴县、工业兴县、科技兴县、人才兴县、文化兴县、旅游兴县,确定“半城郊型”县域经济发展路子;为减轻农民负担,亲自进京赴省调减粮食征购;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招揽人才,出台“人才九条”;传承历史文化,保护文物古建;加强党的建设,出台“六项规定”;他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体察民情,骑单车走遍了全县乡村;做了许多打基础、管长远的大事、要事和群众广为传颂的好事、实事,留下了实实在在的、人民群众满意的政绩,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源泉和力量源泉。
正定古城夜经济释放新活力
正定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全面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大力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留下的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坚决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按照“沿着光辉足迹,建设现代化正定,争当全省县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发展思路,抢抓省、市出台专件支持正定发展的历史机遇,营造了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
正定古城与新区功能互补
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38.37亿元,增长8.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4.8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3%,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0%和6.8%。
正定历史源远流长,有1600多年的建城史。自北魏至清末1500多年间,是郡、州、路、府治所。有国保10处、省保5处、县保23处,馆藏文物7672件,有“古建艺术宝库”美称。2013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正定古城保护作出重要批示,正定县启动了古城保护风貌恢复提升规划工作。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审阅了《正定县(正定新区)总体规划及古城风貌恢复提升规划与实施》,2019年24项古城保护工程全部高质量完工并通过验收,“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成为现实。
正定县始终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结合本地特色,推进民主法治建设。2019年,《石家庄市正定古城保护条例》作为河北省首部古城保护专项条例颁布,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正定设立正定镇“人大代表之家”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第一个设在乡镇人大的基层立法联系点。2022年,《正定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决定》作为河北省首部县级革命文物保护决定发布,这无不体现着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和民主立法在正定的实践成果。正定是河北省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法治理念已深深融入到人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2022年在全县174个行政村设立法律顾问和普法宣传员,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更完善的法律服务。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生态环境不断提升,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4%,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21年,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全部完工,滹沱沿岸形成了一幅“蓝绿交融、景美宜居”的生态画卷,万亩“滹沱花海”被央视多次报道,已成为正定、石家庄以及周边区域居民的休闲最佳地。沿河两岸建设了总部经济、文化创意、科创园区、会展中心、奥体中心等项目,以“清水绿岸”拉动产业发展。
文体事业繁荣发展。正定博物馆、石家庄城市馆、石家庄图书馆、正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建成开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成功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荣获全省体育工作最佳县。
正定人民将按照中国式现代化正定场景的规划蓝图,为把正定打造成四通八达的现代化交通强县、高端智能的先进制造业强县、高效快捷的现代物流强县、宜居宜业的文旅康养强县、城乡统筹的现代农业强县、数字赋能的数字正定、天清水秀的美丽正定而努力奋斗。
二、正定镇“人大代表之家”及基层立法联系点情况介绍
正定镇“人大代表之家”开展“人大代表议政日”活动
正定镇“人大代表之家”始建于2014年,2017年新一届县人大常委会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中的重要作用,畅通民主渠道,搭建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平台,对“人大代表之家”进行了规范设置,先后建设了选民接待室、代表议事厅、代表阅览室、代表风采室、基层民主立法展厅、法律法规图书室等,建筑面积约260平方米,共有省代表1名,市代表6名,县代表65名,镇代表97名,直接联系群众20余万。
正定镇“人大代表之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目前开展选民接待日、人大代表赶大集、人大代表议政日三大主题活动加强代表与群众的密切联系,针对群众普遍反映的意见建议,建立反馈机制,人大代表督办解决。
正定镇“人大代表之家”基层立法联系点展厅已成为传播民主立法的“窗口”
2020年7月,正定镇“人大代表之家”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确定为基层立法联系点,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第一个设在乡镇人大的基层立法联系点。2020年12月,被河北省人大常委会确定为基层立法联系点。
正定镇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实践最广泛、最真实、最有效的社会主义民主立法在基层的实现方式。组建由10个基层立法信息采集中心,95个信息采集点,39家县直协办单位和由20名专业律师所组成的以征集立法意见建议为主基层立法工作体系,探索建立了24项相关制度。在两年多来的基层立法实践中先后完成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19部法律草案的意见建议征集任务,共征集意见建议1968条,上报意见建议198条,其中有17条意见建议被采纳,把老百姓的声音“原汁原味”传递到国家立法机关。
正定基层立法联系点荣国府信息采集点在荣国府景区征集游客对法律法规的意见建议
建点以来先后接待澳门人大、昆山市、雅安市基层立法联系点考察团等调研、经验交流共58批900余人次,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正定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实践推向全国。2021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办公室简报第61号刊发《疫情防控点对点意见征集键对键—正定镇基层立法联系点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汇报》。2021年9月,中国人大杂志社刊发《习习春风沐常山涓涓细流润民生—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正定实践》,全国人大公众号等国家、省级媒体多次转发,2022年6月16日,央视频播出《河北正定:把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2022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办公室简报刊发《基层立法联系点传承红色基因正定县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河北正定依法制定省内首个县级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决定》,让正定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民主实践成果在全国各界引起关注和认可。2022年2月24日,正定镇人大代表之家与柬埔寨发展资源研究所视频连线,向柬方介绍了正定镇人大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情况,宣传了中国式民主理念。
通讯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恒山东路73号正定镇人民政府
邮编:05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