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治理 厚植为民情怀
牡丹江市推动人大代表“1+N”调解工作向基层延伸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犹在耳边。
人大代表参与调解工作——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牡丹江实践已如火如荼。
紧抓新突破,把住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命线”
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来,牡丹江市人大常委会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已经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
2022年,为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司法需求,市人大常委会立足人大职能,发挥自身优势,选准角度,精准发力,与市司法局探索建立了人大代表参与调解机制,启动了黑龙江省首家“人大代表调解工作站”。
人大代表调解工作站成立后,代表们坚持“坐堂接诊”和“主动出诊”相结合,展示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在调解中通过讲法、说理、道情,让人民群众的心事有地方倾诉、困难有地方反映、问题有地方解决。
人大代表调解工作站成立半年来,人大代表参与调解工作近百人次,独立调解案件26件,调解成功率达96.1%。一些医患纠纷、合同纠纷、民间借贷、人身损害、财产损害等矛盾纠纷有效地化解在诉前,成为理顺情绪的“润滑剂”,激励人心的“催化剂”,凝聚力量的“粘合剂”,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代表们在充分发挥各自身份优势和示范引领作用,满足社会矛盾化解这个基本需求的同时,拓展了对政府和司法监督深度广度,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人大代表兼职调解员提出社会治理类代表议案9件、代表建议50余条,有力推动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纠纷化解体系进一步完善。
市人大代表吕智宇表示,“调解过程虽然充满酸甜苦辣,每一件纠纷也各有不同,但每当看到一个个濒临破碎的家庭破镜重圆,看到争得面红耳赤的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由然而生满满的幸福和成就感。”
抓拓展延伸,打好基层社会治理的“主动仗”
半年来,牡丹江人大代表参与调解工作已由探索实践走进基层万家、结出丰硕成果、进入全新阶段。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郑君桥说,法治是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硬实力”。群众愿意接受调解,说明在心理上,还是希望通过“避讼”“息讼”实现“无讼”。我们要做的,就是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始终坚持“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为人民群众担当作为。
经过大半年的实践探索,人大代表参与调解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在实践中也感受到,大量的纠纷还是在基层,城区法院和各派出所更需要外力推进工作,广大人大代表也应该更多地“深入寻常百姓家,过问冷暖忧心事”。
3月30日,市人大常委会推动人大代表“1+N”调解工作向基层延伸现场会在西安区人民法院召开。
这个“1”,既代表市、县(市)区人大系统,也代表市级的“人大代表调解工作站”;“N”既代表司法局、调解中心、法院、公安派出所等相关部门,也代表4个驻基层法院和4个先期驻城区派出所的联络点。而参与调解的人大代表,则由市级层面扩展到区级,60名基层代表,加上去年选调的40名市级代表,实现了人大代表“百人团”参与基层调解。
现场会为4个城区法院和先期派驻的4个公安派出所授了牌,为受聘兼职的人大代表颁发了聘书,调解员代表、市法院和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作了表态发言。
基层调解员代表贾彩凤现在是一家物业公司的经理,她在回顾了以往参与调解的经历后,坚定地表态,“一定要在倾听群众呼声上出实招,在维护群众权益上下实功,在增进群众福祉上办实事,让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更加畅通,让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更加灵敏。”
抓协同高效,筑牢基层社会治理的“主阵地”
基层社会治理不是哪一部门、哪一个人的事情,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人大代表“1+N”调解工作的拓展和延伸,努力实现群众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从单打独斗的“小治安”升华到“大平安”,以适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代表们与老百姓朝夕相处,“工作置身一线,与群众打成一片”,用能说会道的“八哥嘴”、不辞辛苦的“蚂蚁腿”,通过唠家常、打感情牌参与调解、处理问题,把人大代表驻院、驻所联络点,打造成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的“终点站”,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连心桥”,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里。
代表们始终带有一种情怀,既在末端“治已病”,也抓前端“治未病”,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把民生“关键小事”作为政府“头等大事”,当好“宣传员”“和事佬”,更当好“监督岗”,对超出代表自身解决范畴的问题,以代表意见建议形式反馈上来,快速推动问题解决。
司法局、公安局、法院更多地履行起对代表及调解工作的组织、协调、推进职能,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不断完善诉调、警调对接工作机制,提高调解工作质效,做到风险隐患早发现、敏感事件早处置、矛盾纠纷早化解,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阳明区人大代表、区总工会主席郑宏对“1+N”调解工作寄予了满满的期待,她希望公安、法院能加大对农民工、新业态工人的权益保护,用服务的温度、调解的善意,解决广大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阳明区法院院长马洪波掷地有声地表示,一定支持代表工作,加强指导和配合,努力使调解结果与法律、情理相交融,把好事办好,把民心捂热,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郑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