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

来源: 中国人大网  浏览字号: 2023年03月30日 08:19

一、青岛西海岸新区历史沿革

青岛西海岸新区是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大珠山旧石器遗址是青岛人文之源,滨海南北一线的史前聚落遗址开启了东夷文化早期国家的起源。齐桓公在此设琅琊邑,成为青岛西海岸建制之始。中国最古老的长城——齐长城,在这里入海。以琅琊港为中心,北到山东半岛东端,南至江浙的近海航线,标志中国早期近海航线走向成熟。

海上丝绸之路东北亚航线的重要起航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向海图强,设琅琊郡,三次登临琅琊台,派徐福东渡朝鲜、日本,开启中华文明第一次大规模海外传播和海上丝绸之路东北亚航线。汉武帝两次到达琅琊,祭祀四时主。

拱卫京畿门户的重要海防要塞。唐宋时期,大珠山港成为朝鲜、日本与中国进行文化交流的中转站。马濠运河连通南北,丰富了琅琊文化的海洋内涵。清时期,灵山设卫拱卫京畿,这里成为连接内外、护卫海疆的经贸、军事重镇。

百年青岛城市延展腾飞之翼。近代以来,青岛西海岸与东部城区隔海相望,经历百年时代变迁,成为青岛功能延展和功能进化的重要一极。1898年3月,中德《胶澳租界条约》,将薛家岛、黄岛、红石崖一带划入胶澳租界范围,开启青岛百年环湾发展的空间格局。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设青岛特别市,辖海西区,薛家岛、黄岛第一次作为城区建制列入青岛行政区划。1943年,西海岸新区境内始建人民政权,11月,抗日民主政权诸胶边办事处成立,属滨海专署第一行署。1946年9月,划胶县洋河以南9个区和青岛办事处的薛家岛区建立胶南县,属滨北专区。1956年3月,藏马县并入胶南县,胶州专区撤销,胶南县属昌潍专区。

1958年10月,胶南县改属青岛市。1979年1月,胶南、黄岛由昌潍地区划归青岛市。1984年,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1990年12月,撤销胶南县设立胶南市(县级市)。1992年11月,黄岛区境内设立青岛保税区。1993年,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展到黄岛全区,两区体制合一。

2012年9月,国务院批复撤销青岛市黄岛区、县级胶南市,设立新的青岛市黄岛区,以原青岛市黄岛区、县级胶南市的行政区域为新的黄岛区的行政区域。

2014年6月3日,国务院批复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包括黄岛区全部行政区域,是第九个国家级新区,陆域面积212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000平方公里、海岸线309公里;区内有十大功能区,辖23个镇街、376个村和社区,总人口257.8万人。

二、青岛西海岸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情况

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山东省委、青岛市委工作要求,按照“一四四六”总体发展思路(瞄准一个目标定位,即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改革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宜居幸福新典范,打造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引领区;实施四大国家战略,即经略海洋、融合创新、自贸试验区建设、体制机制创新;擦靓四张国际名片,即影视之都、音乐之岛、啤酒之城、会展之滨;强化六大关键支撑,即创新、开放、金融、人才、文化、生态),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实施全面提质行动,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引领区。

扛牢龙头担当,打造高质量发展引领区。获批以来,地区生产总值相继跨过3000亿元、4000亿元大关,2022年达到4692亿元,位列19个国家级新区前三强,贡献了青岛市三分之一的地区生产总值、海洋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和外贸进出口额,荣获国家推进质量工作成效突出先进区等70余项国家级荣誉。统筹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聚力“5+5+7”产业集群,加力提速先进制造业发展,高标准建设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绿色低碳新材料、氢能与储能、青岛影视基地等新兴产业专业园区,集聚芯恩、京东方、青岛光电产业园等总投资1500多亿元的50余个重点项目,中国北方半导体及光电显示产业新高地加速崛起。突出科技支撑,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00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国家级新区第二位。深化校城融合,中国海洋大学等驻区高校达21所,在校生19万人。

勇担“国之重任”,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牢记“国之大者”,切实扛牢经略海洋、军民融合、自贸试验区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四大国家战略使命。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获批以来,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1%,船舶海工、海洋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全面起势,世界最大吨位“海上石油工厂”“智能深海牧场”等高端海工装备从新区走向世界,首个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成功获批,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中船海洋装备研究院、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等一批顶尖涉海院所建成启用;高标准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青岛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跃居世界第四、第六位。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获批三年多来,探索形成252个创新案例,9项试点创出全国经验,获评“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园区”,步入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一梯队。承接国家和省市改革试点134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等重大试点任务扎实推进。深度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举办全国首个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全力推进“双招双引”,充分发挥青岛开发区、董家口经济区等十大功能区“主力军”作用,招引项目占全区的70%,贡献全区50%的外资、61%的投资和54%的地方税收;市场主体达到42.5万户,人才总量达到78万人。

提升城乡品质,打造城市建设新标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率先实施蓝湾整治,灵山湾当选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积极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全面深化中欧可持续发展合作,新区成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气候投融资试点区,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青盐铁路、地铁13号线、地铁1号线通车运营,6号线、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加快建设,构建起畅达的综合交通体系。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建成110平方公里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先行区,5个市级田园综合体、12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引领农业高效发展。高标准打造影视之都、音乐之岛、啤酒之城、会展之滨“四张国际名片”,高水平举办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青岛国际啤酒节、青岛影视博览会等高端会展活动,获评中国十佳会展名区。

锚定共同富裕,打造宜居幸福新典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塑造“新时代幸福美好生活态”。优化公共服务供给,获批以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05所,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模式成为全国标杆;着力打造半岛区域医疗中心,清华大学附属青岛医院等高端医疗项目落户,紧密型“健康服务共同体”创出“西海岸模式”。构建“需求驱动”就业服务模式,荣获全国最佳促进就业城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5506元。创新社会治理,探索推广“红色物业”“骑先锋”等基层治理新模式,搭建新区市民“一家亲”“诉速办”等服务平台,获评全国创新社会治理优秀城市。深化平安西海岸建设,统筹发展和安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智慧安防社区实现全域覆盖,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持续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青岛西海岸新区民主法治建设情况

青岛西海岸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突出特色,创新实践,健全吸纳民意、汇聚民智的机制,全力打造“植根于人民群众,服务于国家战略,营造立法联系工作新生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立法联系点“黄岛模式”。2019年3月,区人大常委会获批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2021年7月,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确定为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全省唯一、国家级新区第一家“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

健全体制机制。获批以来,全国人大和省、市人大高度重视黄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工作,给予精准指导,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李宁同志两次莅临新区,为立法联系点授牌、出席立法联系点活动中心启用仪式,省、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同志先后作出多次批示。西海岸新区工委(区委)顶格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党委领导、人大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工作体制,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政治方向,扎实做好十项具体工作,探索“1+10”工作模式(“1”指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基地,“10”指服务国家战略、法律实施评估、融合工作、智慧法治、直播讲法、立法征询、立法调研、立法诉求、普法宣传、典型选树等工作),创建“平战结合”体系,设立编制为6人的正科级事业单位区基层立法联系服务中心,配套完善22项工作制度、编制8项70条任务清单,高标准、严要求开展各项工作。

打造实践基地。根据上级人大工作要求,区人大常委会设置专门办公场所,制度上墙,工作下沉,配备必要办公设施,形成浓厚的法治工作氛围。在社会层面,建成启用两处活动中心和法治文化广场,全年开放,嵌入各类法治文化元素,常态化收集立法意见建议,被评为青岛市“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和“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党的二十大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与基层立法联系点的首次视频交流会在新区召开。

创建工作网络。构建“区—镇街—社区(村)”三级网络体系,搭建23个镇街活动站和75个社区信息采集点,在政府部门、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高校、企业等设立76个立法联系单位,配备320名立法联络员和信息员,形成了“点线面”结合的全覆盖工作网络。2023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到新区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调研,对相关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拓展线上系统。秉持“穿越时空,我们在一起”的理念,在全国率先开发“导航进站、智链万家”代表与群众互动系统,推进立法联系与代表工作融合发展,定期发布法律法规征求意见草案,引导群众选择数字站点或就近选择线下站点,进行学习、咨询、互动并反馈意见,实现了群众参与立法的“全时空”和“零距离”。

突出新区特色。围绕经略海洋、融合创新、自贸试验区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四大国家战略,在青岛自贸片区、海洋高新区等功能区设立特色立法联系单位,梳理上报立法需求。推动山东省人大出台《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条例》,赋予西海岸新区251项省级管理权限。结合上级人大年度立法计划,主动开展调研工作,上报的海洋环境保护和创新预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两篇调研报告,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沈春耀批示,为科学立法提供参考。

注重建议质效。作为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唯一代表,在山东省立法工作座谈会上介绍经验。创新实施“八步工作法”,通过书面征询、实地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收集建议,累计完成海洋环境保护法、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山东省养老服务条例、青岛市停车场条例等32部法律法规草案的意见征询任务,上报立法建议501条。

丰富工作内容。日常工作中,把征询法律草案意见作为基本内容,进一步丰富内涵、拓展外延。持续跟踪、梳理总结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层实践情况,将立法联系点与法治新区建设有机融合,积极开展立法项目调研、立法诉求征集、法律实施评估、典型培育评树等工作,及时反映基层社会治理情况,为上级人大制订和修改法律法规提供参考。

加强普法宣传。积极拓展立法联系点的普法宣传功能,开展“国家宪法日”系列活动,推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新区蔚然成风。总结提炼工作经验,通过报刊、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广泛进行宣传,新区经验登陆央视新闻《再出发,最管用的民主》节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刊发3期简报推广工作做法,先后在全国人大网站、《大众日报》、省人大《情况交流》等各级媒体刊发文章100余篇。

四、黄岛区人大常委会机构设置

2022年3月31日,黄岛区第三届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产生。全区现有各级人大代表1157名(全国人大代表2名、省人大代表10名、市人大代表73名、区人大代表403名、镇人大代表669名),常委会组成人员43名。

区人大下设监察和司法、财政经济、城市建设与环境资源保护、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农业与农村、社会建设6个专门委员会。区人大常委会下设办公室、人事代表、监察和司法、财政经济、城建环资、教科文卫、农村经济、预算、社会建设9个委室,机关干部共72人。

2019年3月,区人大常委会获批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2021年7月,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确定为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全省唯一、国家级新区第一家“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

五、联系方式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西海岸路181号

邮编:266400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刘静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