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规范使用国旗国徽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聚焦国旗法、国徽法执法检查情况

来源: 中国人大网  浏览字号: 2023年01月03日 14:56

三江侗族自治县积极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以下简称《国旗法》、《国徽法》),切实做好《国旗法》、《国徽法》贯彻执行工作,强化《国旗法》、《国徽法》普法宣传,营造良好法治氛围,在国旗国徽使用的规范性和严肃性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一、重大现实意义

国旗、国徽,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代表着国家权威与尊严,是国家制度的重要内容,三江侗族自治县把对《国旗法》、《国徽法》开展执法检查作为贯彻实施宪法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抓手。

推进规范使用国旗和正确使用国徽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思想、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以及中央人大和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应有之义。三江侗族自治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全县范围内广泛组织开展《国旗法》、《国徽法》普法宣传和执法检查活动。各项活动以《国旗法》、《国徽法》为支撑点,将弘扬宪法精神和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始终,力求各族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宪法形成和发展全过程,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学习宪法、普及宪法、崇尚宪法义务,促进各级人大发挥弘扬法治精神、依法履行监督宪法实施的带头作用。同时牢固树立各族人民尊重和爱护国旗国徽的意识,强化公民国家观念。《国旗法》、《国徽法》的贯彻实施增强了各族干部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增强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宪法法律贯彻实施,进一步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拓展基层立法联系点功能作用的发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主要做法

三江侗族自治县人常委会在县委的坚定领导、县政府大力支持和各方面积极配合下,主打学习培训、执法检查、整改落实、跟踪问效的组合拳。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国旗法》、《国徽法》。

(一)学习培训——以“关键少数”为突破

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室三处处长陈亦超同志开展《国旗法》、《国徽法》专题培训,执法检查组成员,县委办、政府办等相关单位和乡镇领导,立法联络点和立法信息采集点领导、工作人员、联络员和信息员共85人参加了培训。陈亦超同志详细解读新修订《国旗法》、《国徽法》的目的意义、主要过程、主要内容和贯彻执行的注意事项等内容。并以案释法,进行了深入讲解,授课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达到了预期效果。学习培训抓住了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干部对国旗、国徽的地位认识,学习国旗、国徽的历史和精神内涵,强化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普法宣传的重要纽带,对全面贯彻实施《国旗法》、《国徽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执法检查——以解决问题为导向

三江侗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成立执法检查组,对照法律规定的职责,以问题为导向,制定执法检查工作方案,在全县机关单位、乡镇、学校、企业及相关的活动场所,对2021年1月1日以来《国旗法》、《国徽法》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确保《国旗法》、《国徽法》得到正确、全面、有效地贯彻落实。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察看、现场询问、收集书面资料等方式,分自查、调研检查、审议、整改四个阶段,重点对县委办、政府办、纪委监察委、图书馆等38家单位和场所以及销售点进行检查。执法检查组形成执法检查报告向常委会会议报告,并将常委会审议意见连同执法检查报告一并交由“一府一委两院”研究处理。

(三)整改落实——以法律法规为指引

三江侗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和执法检查报告得到相关机关的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处理,对在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常委会审议意见采取相应措施整改落实。一些问题立行立改,如:更换污损褪色和不合规格的国旗国徽;一些问题通过督促落实整改,如县纪委监察委建成升旗台升挂国旗;对贯彻实施中存在的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则通过出台规范性文件的方式加以明确。县人民政府等相关机关以整改情况报告的方式向县人大常委会逐项报告整改落实情况,一一进行回应。

(四)跟踪问效——以规范执法为目标

三江侗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在县委的领导下,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注重增强监督实效。善于发现和抓住突出问题,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形成加强改进工作的合力,推动法律全面有效实施。通过开展执法检查,一些不规范的问题的得到了有效解决,但在县乡村一级管理部门不明确、职责不清晰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为避免检查来了“一阵风”落实整改,检查过后与过去又“一个样”的现象发生,就要形成具体制度、长效机制,落实“有部门管、有人做事”的制度规范。为此,在县委、政府、人大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三江侗族自治县制定出台《关于规范使用国旗和正确使用国徽的通知》。

三、取得的成效

三江侗族自治县通过执法检查,发现和解决了国旗、国徽在销售、使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规范问题,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国家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爱国热情得到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但最主要的还是通过一次执法检查,解决法律贯彻实施“最后一公里”存在的现实问题。

为把《国旗法》、《国徽法》的贯彻实施工作落实落地落细,使人大的监督转化为长期的治理效能,推进政府先行出台规范性文件,使贯彻执行国家法律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在符合法律精神的前提下,也体现出规范的可操作性和灵活性,通过进一步的实践,待时机成熟,后续再出台相关的地方性法规(自治县条例或者单行条例)。《关于规范使用国旗和正确使用国徽的通知》主要内容:

(一)规范使用国旗和正确使用国徽的意义

在民族地区对于各民族人民群众维护国家尊严、增强国家观念、提高民族自信心、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意义重大,为民族自治地方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极大程度地激发全县各民族人民群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爱国热情,调动全县各民族人民群众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凝心聚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和美新三江而努力奋斗。

(二)规范使用国旗和正确使用国徽的规定

根据《国旗法》、《国徽法》规定,对应当和可以升挂、悬挂国旗国徽的单位(场所)和时间,国旗国徽图案的使用等内容进一步具体明确,一目了然。特别是明确: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在开放日应当升挂、悬挂国旗,乡村图书馆、文化馆等没有用于升挂国旗的升旗台,在室内悬挂国旗也符合法律要求;国家倡导公民和组织在适宜的场合使用国旗及其图案,表达爱国情感,公民和组织在网络中使用国旗图案,应当遵守相关网络管理规定,不得损害国旗尊严即可,如果想在网络使用标准图案,可以使用在中国人大网和中国政府网上发布的国旗图案标准版本。

(三)规范使用国旗和正确使用国徽的办法和要求

进一步明确两个以上机关单位同处一座建筑物或一座院子时,可以升挂一面国旗;没有固定旗杆的单位,应本着庄重严肃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升挂国旗的方法。强调国徽应当悬挂在机关正门上方正中处,使用由国家指定的企业统一制作的国徽,不得悬挂破损、污损或者不合规格的国徽;特别是国徽通用尺度只有三种:一百厘米、八十厘米、六十厘米,需要悬挂非通用尺度国徽的,应当按照通用尺度成比例适当放大或者缩小,并与使用目的、所在建筑物、周边环境相适应。

(四)明确职责,突出重点,加强管理

1.明确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国旗国徽及其图案的升(悬)挂、使用、管理、收回等有关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单位、村(社区)两委层层负责落实,做好对所辖区域各单位和公民升(悬)挂国旗国徽的宣传、指导、监督、管理工作。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要对所辖范围的国旗国徽销售,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和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要对升(悬)挂国旗国徽和使用国旗国徽图案等工作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及时纠正不规范的行为。

2.在重大节庆期间,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对升(悬)挂国旗国徽和使用国旗国徽图案等工作情况自行检查。宣传部要组织新闻媒体对《国旗法》、《国徽法》进行广泛宣传。各乡镇人民政府及区直、市直、县直各有关单位在重大节庆前,要组织对辖区内单位和公民规范升(悬)挂国旗国徽工作进行宣传、监督、检查,特别要重点加强对较密集区域的监督和管理,使升(悬)挂国旗国徽和使用国旗国徽图案等做到统一规范,整齐庄重。

3.升(悬)挂国旗国徽的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国旗的升降和国旗、国徽的日常保养维护。

4.管理部门对升(悬)挂、使用破损、污损、褪色或者不合格国旗国徽和违法使用国旗国徽图案的要责成有关单位和公民迅速更换和纠正。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5.破损、污损、褪色或者不合格国旗国徽回收,按照单位管理与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组织实施。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由本单位机关党委(组)、党支部或工会负责,学校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负责,村(社区)由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大型群众性活动结束后,活动主办方应当收回或者妥善处置活动现场所使用的国旗。

6.破损、污损、褪色或者不合规格国旗回收后,由县人民政府指定单位集中放置,定期统一处理。处理时应注重环保和循环利用,可根据材质采用不同方式。

7.擅自制作、发行、销售不合格国旗国徽的,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8.公民发现有违反国旗国徽销售、使用、管理规定的行为,有权直接向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和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等管理部门报告。

(三江侗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提供)


编 辑: 刘 冬
责 编: 刘静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