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畅通立法“直通车” 搭建民意“连心桥”

来源: 《天津人大》2022年第9期  浏览字号: 2022年11月02日 09:08

2022年6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修订通过了体育法,来自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小白楼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的6条建议被采纳。老百姓的“金点子”被写进法律,不仅解决了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也让群众获得了真切的民主体验感。

2021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确定和平区小白楼街道办事处为第三批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年多来,街道办事处充分发挥“民意直通车”作用,通过事前广泛动员、深入普及相关法律,事中搭起平台、充分汇集基层意见,事后及时反馈、形成民主决策全链条、全流程闭环,让基层群众直接参与立法调研、立法征询、立法后实施反馈等多个环节,将来自基层群众的意见,直接反馈到最高立法机关,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截至目前,小白楼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共完成地方组织法、体育法、公司法、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5部法律草案的立法征求意见工作,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反馈意见建议113条,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立法的积极性,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明确谁来干,搭建组织架构

人大小白楼街道工委坚持强领导、布网络,探索构建“专群”结合、点面融合的运行机制,建立形成“一家”“一网”“一站”的组织架构。“一家”,即依托街道“人大代表之家”开展工作。组建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专班,明确职能分工,层层压实责任。特邀小白楼街代表组的全体区人大代表作为信息员,定期深入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通过随机走访、调研座谈,了解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开展立法征询和普法宣传。“一网”,即织紧织密意见征询网。充分挖掘辖区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等资源优势,主动联络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专业服务机构,密切联系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广泛发动社区居民群众,铺设涵盖9个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51个居民网格征集点、163家成员单位征集站、280余个社区社会组织、近500名信息员的工作网络,实现街域内征集意见全方位、民意信息全覆盖。“一站”,即设立志愿者服务活动站。统筹辖区外社会资源,聘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专家人才,成立志愿咨询服务团队,在开展意见征询、做好法规草案解读时,注重把专业性的法律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将群众意见提炼转化为专业表达,提高立法建议的采纳率。同时,招募并培养一批立法故事志愿宣讲员,做好日常普法宣传工作,不断扩大立法联系点的“朋友圈”。

聚焦怎么干,规范运行机制

坚持“重在参与、形式多元、质量第一”原则,结合街道实际情况,探索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机制,积极发动群众有序参与立法、表达诉求、体验民主。建立上门谈法机制。结合“迎盛会、铸忠诚、强担当、创业绩”主题学习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工作,用好“和平夜话”等实践活动载体,组织人大代表、党员干部、志愿者,走进街道公园、走进机关企业、走进居民家中,听取意见呼声,“原汁原味”收集“立法心声”。优化常态问询机制。在设置社区和成员单位意见征集站的基础上,设立线上“基层立法联系点征求意见专栏”,打造“线上+线下”的立体网络,通过“面对面”交流,“键对键”沟通,打破时间空间局限,实现征集意见全时空全天候。完善民主参与机制。借助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会商、酝酿提出人大代表意见建议等形式,将征询意见过程中收集到的群众诉求纳入研判程序,会同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分类处理,协调区属部门领责认账、推进解决,确保群众的有效意见建议得到积极回应。将办理结果及时反馈给参与群众,提升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归属感。

找准发力点,打造融合阵地

坚持做好统筹融合文章,推动机制共建、平台共融、人员共通、活动共办、成果共享。打造“立法直通港”品牌。立足联系点直通全国人大的重要功能,充分挖掘小白楼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特色元素,以形象类比的方式设计“立法直通港”标识,将带有标识的意见征集箱分布设置于各意见征集点位,全力打造和平基层立法联络品牌。建设普法教育平台。拓展基层立法联系点功能,通过法治大讲堂、普法微课堂等系列活动,开展全民法治教育,及时宣传法治和平建设、法治政府建设的生动实践和亮点成效,把征集立法意见建议与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正确引导民意有机结合起来,让征求意见的过程成为培养群众法律意识、激活群众积极投身社会治理的过程,不断提升群众对立法的关注度、参与度和认同感。探索人大工作融合载体。结合“人大代表之家”“社区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在立法联系工作中,深化人大代表联系选民服务群众、向选民述职受选民评议工作、“我为建设‘两高三化’新和平做贡献”等活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人大代表提供了解社情民意、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平台。设立全过程人民民主展示“窗口”。将基层立法联系点作为对外宣传重要途径,邀请外国友人、外地朋友实地走、亲耳听、亲眼看,通过“全过程人民民主”“数智立法联系动态”展示区、“立法全过程参与”“立法议事与宣讲”功能区等,生动展示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成果,用鲜活事例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故事、讲好立法故事。

把握时度效,落实中心任务

通过扎实有效工作,人大小白楼街道工委将意见征询触角广泛延伸到基层,极大地推动了基层群众参与立法的深度和广度,保障了立法直接反映和体现民情、民意、民智、民心,使立法更接地气、更具实效。基层建议充分表达。小白楼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收到体育法(修订草案)立法征询任务后,通过多个渠道广泛收集立法民意,特意邀请都市风雷大鼓队、社区毽球队、健身队等体育健身类社会组织召开座谈会,倾听体育爱好者的想法,收集上报立法意见建议39条。准确命名章节名称、扩充体育仲裁范围、提升公共体育场地设施适老性等6条立法民意被国家立法机关吸纳并体现在法条中。群众参与感持续增强。一年多来的工作实践,小白楼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两百余名辖区居民主动报名立法信息员,扩充工作队伍;市青联法律界别与基层立法点签订共建协议,提升专业水平,共同营造社会各界同心同向、建言献策的良好局面。民主决策闭环逐步完善。建立完善采纳情况反馈激励机制,加强对立法意见采纳情况的事后反馈,以电话和书面方式回应、鼓励、引导群众踊跃参与立法,真正把群众意见转化为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实现人民民主与国家意志相统一。(郭嘉伟)

编 辑: 刘 冬
责 编: 刘静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