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与会人员建言科普工作

弘扬科学精神增强科普质效

来源: 法治日报  浏览字号: 2022年09月06日 08:31

在科学技术普及法施行20年之际,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启动对该法的执法检查。8月3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对执法检查报告进行了分组审议。

与会人员认为,报告既总结了多年来科普工作取得的成绩,也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数据详实,客观全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同时,围绕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开展科普提出意见建议。

大力弘扬科学精神

多位与会人员指出,目前科普工作更多是对科学知识的传播,对科学精神的弘扬还不够,建议要重视和突出对科学精神的弘扬。

“要从过去的侧重传授科学知识为主,转变为树立科学观念、涵养科学精神和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为主,让公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的熏陶和教育。”杜玉波委员说。

殷一璀委员认为,科学精神的弘扬在一定意义上比科学知识的普及显得更为迫切,建议推进科普理念的创新、内容的创新,更好地发挥科普在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促进科技创新和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中的重要作用。

“科普工作涉及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等内容。其中,弘扬科学精神更具有根本性和基础性。”白春礼委员说,科学精神是科学技术的灵魂,要把弘扬科学精神作为科普工作一项重要任务,贯彻到科普各个环节,使科学精神不断发扬光大,植根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

冷溶委员强调,科普关键是要在年轻人中建立起爱好科学、崇尚文明、奉献真理的理念,而不是单纯的“过于强调科技的现实功用价值”。“科学精神、科学家精神是贯穿在科技发展史中、贯穿在群星灿烂的科学家身上的人格精神、人格魅力,要宣传这些科学家的故事,宣传他们是怎样创造科技奇迹的。”冷溶说。

加强网络科普监管

报告指出,由于科普生产和传播主体多样化,一些新媒体、自媒体科普在丰富科普资源、拓宽传播渠道的同时,也存在科普产品和内容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甚至引发传播伪科学、反科学、散布谣言的违法行为。

分组审议中,多位与会人员十分关注科普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建议对网络科普加强监管,从法律上予以规范。

“现在还存在科普内容良莠不齐的情况,有些内容是伪科学甚至反科学,这些情况在有些领域特别是健康领域比较突出。”卫小春委员建议发挥众多全国专业学会的作用、专家的优势来监测评估科普产品,保证科普作品的科学性。

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委员王贻芳认为应研究如何在新媒体更加有效地传播科普信息。

“如何鉴别网络传播信息,剔除伪科学、假科学、错误的信息是一个问题。”王贻芳建议由科协建立一个大平台,收集网络上好的信息和节目,剔除伪科学和错误信息,也可以跟企业合作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科普传播。

加强基层科普建设

此次执法检查发现,绝大多数设区的市没有科技馆,县(区)科技场所或青少年科技中心更是缺乏。

“现在不少基层地方特别是农村、社区的科普设施,不仅分布比较少,而且陈旧老化、管理不善,有些原来的科普设施变成了麻将室、棋牌室,甚至商品促销展销场所,跟原来的功能完全背离。”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委员叶双瑜说,即使是一些新开发的城区,也比较少看到配套的科普设施。对此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建议在城市发展、乡村振兴建设规划当中把科普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提出明确要求。

马志武委员建议修改科普法,增加规定,设区的市应建设科技馆,县(区)一级可以与公共文化中心合并建设。(朱宁宁)

编 辑: 冯 涛
责 编: 刘静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