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全国人大代表杨晓雪:连续三十年为洱海“把脉问诊”

来源: 新华网  浏览字号: 2022年03月05日 09:39

“在洱海拍照是不需要技术的,因为景色自带滤镜,怎么拍都是美的。”作为土生土长的大理人,杨晓雪对洱海有着深厚的感情。

今年是杨晓雪从事洱海保护工作的第31个年头,她像一名医生为洱海“把脉问诊”,用一次次采样分析、一份份数据报告,见证了“高原明珠”洱海的复苏。

2018年,杨晓雪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履职期间,杨晓雪深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发挥专业优势更好地推进洱海保护工作成为她履职的重点内容。

杨晓雪说,在履职过程中,会特别注意多渠道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很多建议都是走访基层干部群众和相关领域的专家,了解存在的问题和涉及的相关知识,反复打磨后形成的。

杨晓雪正在接受新华社记者跨屏采访

2019年,杨晓雪在调研时发现,大理州当时面临“小财政,大环保”的困境,但“环保是硬任务,必须有真金白银投入”。面对这种情况,杨晓雪积极奔走,试图寻找一条走出困境的路,在一次与地方财政部门沟通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关于“发行洱海保护专项债券”的想法吸引了杨晓雪的注意。那段日子里,杨晓雪利用业余时间“恶补”财政知识,一有空闲,就向财政部门专家了解情况、虚心求教。

2019年1月2日,杨晓雪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组织的财政部预算编制情况通报会。在会上她积极建言献策,建议上级财政进一步加大对大理州新增一般债券的支持力度,切实帮助大理州缓解财政资金投入压力。会后,她及时地将会议精神传达到机关部门,推动项目申报,并顺利通过审批。

最终,该项目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首期发行规模30亿元,不但有效破解了困扰洱海治理的融资难问题,而且在全国范围内开创了生态环保领域发行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先例。

“能够推动洱海保护,把基层的困难和呼声向上反映,推动政策落地,是我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职责所在。”杨晓雪说。

杨晓雪表示,保护生态环境是有利长远的善政,必须保持定力,久久为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大理州重要的发展优势之一。如何构建洱海流域的绿色发展体系,洱海保护好了以后怎么转化其价值,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这是我最关注的问题。”

编 辑: 丁显阳
责 编: 于 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