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执行“年中答卷”
文/《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李小健
导读:今年1—7月,我国财政收入呈现恢复性增长,反映我国经济恢复取得明显成效。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在审议中表示,要持之以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提升财政政策效能,全面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多措并举全力厚植税源,提高债务资金使用效益,持续加大民生领域事业支出,巩固经济稳中向好态势,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如今时间已过大半,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财政预算收支情况怎样?执行情况如何?
8月1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预算执行报告)。8月19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举行分组会议,对预算执行报告进行了审议。
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在审议中认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落实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关于预算的决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优异的预算执行“年中答卷”。
大家表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要持之以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提升财政政策效能,全面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多措并举全力厚植税源,提高债务资金使用效益,持续加大民生领域事业支出,巩固经济稳中向好态势,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财政收入呈现恢复性增长
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作预算执行报告。
他在报告中表示,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精准实施宏观政策,我国就业形势向好,社会民生得到有力保障。在此基础上,预算执行情况较好。
预算执行报告显示,全口径预算“四大账本”中的数据十分亮眼。
在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方面,今年1—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7716亿元,同比增长20%,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9.6%;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7928亿元,同比增长3.3%,保持了较强的支出力度。
在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方面,今年1—7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6967亿元,同比增长19.9%;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9366亿元,同比下降6.8%。
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方面,今年1—7月,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002亿元,同比增长37.4%;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384亿元,同比增长89.1%。
在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方面,今年1—7月,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53761亿元,同比增长30.7%;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48828亿元,同比增长11.8%。截至7月底,基金累计结余99470亿元。
许宏才表示,财政收入呈现恢复性增长,反映我国经济恢复取得明显成效。同比增速较高,主要是由于去年受疫情影响同期收入基数较低的不可比因素以及当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上涨等。
他进一步介绍,今年以来,一般公共预算收支运行的主要特点:一是经济恢复拉动税收收入较快增长,主体税种和多数行业税收基本恢复或明显超过疫情前水平;二是多重因素带动非税收入增长,降费政策得到有效落实;三是全国各地财政收入普遍回升,地区间收入分化格局依然延续;四是财政支出压一般、保重点,基本民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
8月1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摄影/《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马增科
预算执行情况符合预期,有力保障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
分组审议时,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普遍表示,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符合预期,有力保障了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应给予充分肯定。
洛桑江村委员说,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全球疫情和外部环境以及国内经济恢复中的矛盾问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各项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财政政策对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锐委员认为,财政收入呈现恢复性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呈现积极变化,基本民生和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反映出党中央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有力促进经济稳定恢复和民生持续改善。“联想到今年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巨大挑战,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非常不容易。”
杜玉波委员表示,从今年上半年来看,预算收入和支出的执行情况都相对较好,符合预期,有力保障了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的积极财政政策持续稳健发力,进一步增强了完成全年财政和经济发展目标的信心。
在作出积极评价的同时,大家也就推动解决财政运行和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从方方面面提出意见建议。
多措并举全力厚植税源,助推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广大企业不仅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
审议时,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建议,加大对市场主体支持力度,坚决防止弱化减税降费政策红利,持续厚植税源,助推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李锐委员认为,从目前形势看,境外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巩固国内疫情防控向好态势和推动经济持续复苏任务艰巨。而为了防控疫情的蔓延,全国范围内的生产和生活状态仍然会受到一定影响,财政运行也处于紧平衡状态,收支矛盾突出。
他说,下半年,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经济走势预研预判,做好跨周期调节和前瞻性调控,促进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严控非税收入不合理增长,坚决防止弱化减税降费政策红利。“特别是要强化对受疫情、洪涝灾害影响较大行业企业的支持,帮助企业分散和分担突发的不可测风险,多措并举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才能帮助企业轻装上阵,进而激发活力。
杜黎明委员说,近年来,国务院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先后实施一系列支持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结构性、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对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企业负担,推动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取得显著成效。但是,目前部分企业仍然反映税费负担重、获得感不强。特别是一些附加于税收征收的费,在税收法定的大背景下,需要认真研究论证,逐步取消或转化为税收。
他举例,附加在增值税、消费税上的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征收税率分别为3%、2%,每年约增加企业负担4000亿元;对广告业务收入和娱乐业征收的文化事业建设费,征收费率为3%,征收对象大多为中小企业,每年征收额约百亿元,等等。为此,他建议,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财政收入规模不断壮大,以及相关领域公共财政投入大幅度增加,对部分专项收支政策的必要性、征收方式等应进行深入研究论证,适时作出必要调整完善,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建议持续厚植税源,助推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罗毅委员在发言中表示,要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落实落细助企脱困和减税降费的各项政策,加大优化营商环境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保障和拓展制造业发展空间,处理好巩固壮大老税源和培育新税源的关系。在留住优质企业的同时,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减少对房地产行业税收收入的依赖程度。同时,支持企业创建更高水平的创新载体,加大中小企业创新扶持力度,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助力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
加强政府债务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党中央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工作。当前,各地政府债务资金运行情况如何?这是预算执行报告的重要内容。
许宏才在报告中介绍,截至今年7月底,财政部门已下达新增债券额度42676亿元,累计发行18833亿元,其中一般债券、专项债券分别发行5287亿元、13546亿元。
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的使用和监管问题,是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讨论的焦点。
谢经荣委员表示,发债是保证运转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举措。目前,今年下达的新增债券额度是4.2万亿元左右,累计发行才1.9万亿元左右,建议加大发行力度,让更多的债券早日发挥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我国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然而,政府债券用于乡村建设的不多。财政部有关数据显示,用于乡村振兴的债券占比大概是8.3%。考虑到不少市县级的财政预算很难拿出资金支持乡村振兴,谢经荣建议大幅度地提高债券用于乡村振兴建设方面的比例。
一方面要用好债务债券,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确保政府债务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花出最大效益。
罗毅委员建议,要严格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坚持专款专用,加强沟通协调,推进债务资金项目加快建设并投入使用,提高债务资金使用效益。
他还着重说到,要合理确定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高度重视防范债务风险,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项目合规性审核,积极开展地方政府债务使用情况的绩效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债务资金使用规范、安全和高效。
加大民生支出,促进共同富裕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在审议时建议持续加大民生支出,完善收入分配,促进共同富裕。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集中精力保障基本民生。”罗毅委员认为,要从预算支出的规模、项目和方向上,进一步优化民生领域的支出结构,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投入,积极做好乡村振兴财政保障工作,搞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建设投入。
杜玉波委员建议,要以更大力度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压中央、保地方,压政府、保民生,压一般、保重点,实施好常态化资金直达机制,兜牢兜实保运转、保工资、保基本民生“三保”底线。对教育而言,要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一般不低于4%。2012—202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连续九年保持在4%以上。今年将是2012年实现4%目标以来压力最大的一年。建议财政部及时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政策措施,督促指导各地根据财政收入增长情况,明确新增收入优先保障教育投入、优先落实教师工资,确保做到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
乌日图委员说,完善收入分配是党中央提出的重要任务,要坚持共同富裕的发展原则,着力解决一些突出的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我国的基尼系数长期在0.4以上,必须下决心调整,继续大力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稳定中等收入人群的收入,调整高收入人群不合理的收入。同时,完善再分配的政策,以社会保障为重点完善国家福利体系,包括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事业。
“在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共同富裕方面,我认为财政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朱明春委员建议,大力推进税收制度改革,特别是要认真研究遗产税和赠与税的问题;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尤其是对中西部的转移支付,对农村的转移支付,这都是再分配的重要手段;合理拓展公共服务范围并科学确定标准,大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