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汕尾人大:立法让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文/通讯员 林晓敏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李小健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2021年第14期  浏览字号: 2021年08月11日 08:33

海丰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县人大代表调研海丰红色文化街建设情况。(汕尾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广东省汕尾市是一个承载着红色记忆的全域革命老区,是全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地、全国十三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

上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海陆丰人民开展了最早的大规模农民运动,取得了海陆丰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留下了被誉为“东方小莫斯科”的红宫红场、红四师师部旧址、红二师师部旧址、周恩来同志渡海处纪念碑等一大批宝贵的革命遗址遗迹。目前,汕尾市有省定“红色村”8个、革命遗址517处,革命遗址数量居广东省首位。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的精神,以及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在汕尾调研时作出一定要保护好开发好红色文化资源的指示要求,经汕尾市委批准,汕尾市人大常委会于2018年初启动红色资源保护立法工作。

2018年9月10日,《汕尾市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保护条例》经汕尾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于2018年9月30日获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批准,自2018年12月1日起施行。

该法规对红色资源的涵义、保护原则、保护名录、保护规划、保护责任人制度以及文献资料和可移动实物的征集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推动红色资源保护工作走上法治化轨道。

2019年以来,汕尾市共有1500多处遗址资料上报省普查办审定。同时,市党史研究部门积极筹建红色资源云数据库,将全市革命遗址、史料书籍等图文信息录入云数据库,打造“一个红色基因数据库、一张红色网格分布图、一个红色网格二维码、一个数据应用管理系统、一张红色学习教育网”,为实现红色资源的名录管理、有效保护、利用开发夯实基础。

随着《汕尾市红色革命资源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出台实施,汕尾市建成了广东首个“不忘初心”主题公园——“红色欢乐谷”,创建了2.1公里长的“红色文化街”,以及新山村、湖坑村、温厝村、东尾村、黄厝寮村等一批红色文化示范村。推出了“红宫红场·彭湃故里”“首建苏维埃·农运策源地”“风云际会·南昌起义广州起义部队会师海陆丰”“守护中国革命火种·周恩来抢渡碣石湾”“东江怒潮·抗日烽火”等10多条红色文化研学精品线路,擦亮了海陆丰革命老区红色资源文化品牌。

陆丰市金厢镇黄厝寮村,已从一个小渔村变成闻名遐迩的红色旅游村。这里,有周恩来同志活动居址。1927年10月初,南昌起义部队撤退进入海陆丰地区。村道两旁墙面上的一幅幅壁画,生动再现了周恩来同志在南昌起义后在这里带病开展革命的感人故事。从黄厝寮村出发,向海边前行两公里左右,就到了金厢镇洲诸村的海边。94年前,周恩来同志等革命先驱在这里抢渡到香港,再赴上海回到党中央。在这里,一座周恩来同志渡海处纪念碑在海堤上巍然耸立。

“现在,陆丰市已经将周恩来同志渡海处和黄厝寮村居址打造建设成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陆丰市金厢镇人大主席黄炳蓬介绍说。近年来,汕尾市通过讲好红色故事、擦亮红色印记,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发展。在黄厝寮村的村民看来,“现在不一样了,党委政府进一步重视红色资源保护,经过几年的建设,周总理曾经养病的居址不仅重新得到翻建修复,村里的面貌也焕然一新,每天来这里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一下子带活了村里的经济。”

汕尾市立法保护红色资源,不仅使红色故事讲好,使红色印记擦亮,更使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切实增强红色文化自信和历史自豪感,提振了干事创业、奋进新征程的精气神,奋力走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之路!

编 辑: 冯 涛
责 编: 余 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