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人大:首开抗联遗存立法保护先河
文/《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舒颖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在取得这一伟大胜利的过程中,有这样一支英雄队伍: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切力量,谱写了抗日战争中最惨烈、最艰苦、最令人动容的重要篇章。他们就是东北抗日联军,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勇赴国难,自觉担当,顽强苦斗,舍生取义,团结御侮”的东北抗联精神。
七台河地区是东北抗联重要根据地、抗联第二路军总部长期驻扎地,有抗联第二路军总部遗址、京石泉村抗联泉址等重要抗联文化遗存,目前已认定重要抗联遗址20多处。做好抗联文化遗存保护利用工作,对于传承和发展东北抗联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018年1月4日,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正式确定东北抗联文化遗存保护利用立法为年度立法计划项目。七台河市人大常积极发挥立法主导作用,人大教科文卫委和常委会法工委提前介入,分别从各自职能出发,协助政府起草部门做好相关调研,熟悉起草框架,完成初稿起草工作。
在广泛吸收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2019年3月22日,七台河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东北抗联文化遗存保护利用条例。同年6月28日,黑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了该条例。据悉,该条例是七台河市获得地方立法权以后出台的第三部地方性法规。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部条例的出台,对于回顾东北抗联艰苦抗战、救亡图存、浴血奋战、报效祖国的英雄业绩,弘扬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激励着我们永远跟党向前走,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一致表示。
2019年8月1日,在我国第92个建军节这一天,《七台河市东北抗联文化遗存保护利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
“《条例》共30条,分为总则、东北抗联文化遗存的调查与认定、东北抗联文化遗存的保护与利用、法律责任、附则共5章。”据七台河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条例》按照有效管用、突出特色、坚持问题导向的原则,重点明确了《条例》保护范围,回应了东北抗联文化遗存认定责任等问题。
“徒法不足以自行。”《条例》正式施行后,七台河市人大常委会非常重视其实施情况,多次深入抗联文化遗址调研,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更于2021年将《条例》实施情况纳入执法检查议题,还帮助文物主管部门制定了《七台河市历史遗址及文物普查工作方案》和《七台河市历史遗址普查经费预算》等。
据悉,近两年来,七台河市相关配套政策相继出台,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职责任务进一步压实,文物资源调查与认定、文物巡查检查与抗联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各有关部门不断推动《条例》深入落实和文物保护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七台河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对京石泉村抗联遗存开展立法调研。摄影/吕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