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海淀人大:坚持中关村创新精神 谱写工作新篇章

文/《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王萍 通讯员 杨光红

来源: 中国人大网  浏览字号: 2021年05月26日 08:22

核心提示:海淀区人大常委会在中共海淀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全区工作大局,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和职能作用,在坚持依法行使职权的前提下创新工作,作出了全新探索和生动实践,各项工作呈现出一系列亮点。

作为首都北京的中心城区、科技大区、经济大区、文化大区、教育大区,北京市海淀区以国家改革创新试验田为己任,自改革开放以来曾走出著名的“中关村之路”。如今的海淀区站在新征程的起点,迎接抢抓“两区”建设和深化“两新两高”战略的新机遇新挑战,面对推动区域创新和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守望初心再出发。

如何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依法有效行使职权,为海淀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宜居宜业城区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提供坚实的民主法治保障?

海淀区人大常委会在中共海淀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全区工作大局,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和职能作用,在坚持依法行使职权的前提下创新工作,作出了全新探索和生动实践,各项工作呈现出一系列亮点。


2020年9月8日,海淀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长利(前排右二)带队视察调研“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融入中关村科学城发展”议案办理情况。(海淀区人大常委会供图)

实现评议政府部门工作全覆盖

4月16日,海淀区人大常委会对政府部门开展工作评议动员部署会召开,对评议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据介绍,这已是区人大第四年对政府部门开展工作评议。今年将对区财政局、区审计局、区市场监管局等12个政府工作部门开展工作评议,实现本届之内对政府部门工作评议全覆盖。

海淀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长利告诉记者,区人大牢牢抓住“监督权”这一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基本职权,不断增强监督工作精细化和实效性。在听取和审议政府专项工作报告等基础上,将监督重点由政府工作延伸到部门工作,增强监督工作精细化。结合全区中心工作,探索对部门工作开展工作评议,进一步促进被评议部门落实职责、依法行政、规范履职、改进作风、提升效能、务实为民。

2018年,海淀区人大常委会试点对区国资委、区卫计委等5个政府部门开展工作评议。2019年,对区发改委、区文化旅游委等5个政府部门开展评议。2020年对区住建委、区教委等9个政府部门开展工作评议。

“评议既是对各单位工作的一次全面‘体检’和‘透视’,也是各单位向社会展示工作的一次好机会。”参与评议的常委会组成人员表示,开展部门工作评议,增强了人大监督工作实效,有力回应了群众关切,得到区委高度肯定,也得到被评议部门的高度认可。

评议工作领导小组总结,开展评议工作有“三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参加评议的代表这么认真,二是没想到评出了政府部门的积极性,三是没想到政府的整改措施这么切合实际。


4月16日,海淀区人大常委会对政府部门开展工作评议动员部署会召开,对评议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海淀区人大常委会供图)

创设“1+2”代表议案督办机制

从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开始,海淀区改变以往“一个议案督办一年再跟踪督办一年”的做法,创新了议案督办方式,建立“督办一年、跟踪督办两年”机制,做到“一个议案办三年”,在议案办理的连续性、问题解决的有效性上实现了较大突破。这是海淀区人大常委会工作的又一大亮点。

在区委领导下,海淀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创设“1+2”议案督办机制,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督办中关村科学城发展的相关代表议案便是其中的一个鲜活例证。

2016年,海淀区人大常委会督办“进一步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发挥创新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议案,推动政府进一步明确核心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在政策先行先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协同创新发展等难点问题方面不断破题,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创新生态环境。2017年,区人大对议案办理情况开展跟踪监督,提出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培育高精尖产业、发展科技金融等意见和建议。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重点督办“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融入中关村科学城发展”议案,2020年又对此议案进行跟踪督办。通过持续跟踪推动,议案办理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推动海淀区农村实现整建制农转非,参与整建制农转非的4个镇共38个村2.8万农民全部完成户籍变更。至此,在海淀区人的城乡二元结构被彻底打破,全区在城乡共享发展成果、走向共同富裕上迈出新的坚实步伐。海淀区人大常委会在助力全区破解“三农”问题、助推中关村科学城交出高质量发展答卷上贡献了人大力量。 

刘长利表示,海淀区整建制农转非的实现,是中共海淀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海淀区人大常委会和全体人大代表共同努力推动的结果,也是“1+2”议案督办机制成功实践的结果。从此,海淀的农民能够享受与城镇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服务,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有效提升。这一变化也为海淀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宜居宜业城区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021年2月4日,海淀区人大常委会召开养老相关议案领衔代表座谈会。(海淀区人大常委会供图)

完善代表建议督办机制

人大代表是人大工作的主体。在新时代,做好人大工作,离不开代表主体作用的发挥。3月16日,海淀区人大常委会2021年代表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对代表们在2020年抗疫“大考”中展现出的履职担当和为民情怀给予充分肯定,并部署了2021年闭会期间代表工作。

海淀区人大常委会在服务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方面有自己的特色,不仅积极搭建代表履职平台,深化代表“家”“站”建设,还把代表建议督办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视并高位协调,着力创新督办方式,完善代表建议督办机制,加大督办力度,督促代表建议得到有效落实。

刘长利告诉记者,一是创新引入评估机制助力督办。2018年首次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制定相关制度和办法,委托国家统计局海淀调查队对一些单位承办的重点督办、跟踪督办、代表集中关注和代表对答复意见“不满意”的四类建议进行认真评估。之后将评估报告印发常委会会议,反馈给政府主管部门和有关代表,进一步拓宽代表建议督办途径,加大了代表建议督办工作力度。

二是对重点难点建议进行重点督办和跟踪督办。由常委会领导牵头,发挥常委会工作机构整体督办合力,通过对口检查、专项督查等形式,重点督办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代表多次提出、尚未得到解决的难点建议,促使代表建议获得解决或取得进展。

三是聚焦民生问题做好类案督办。对代表建议进行分类汇总,把代表集中关注的与民生相关的增加幼儿园学位、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等建议,采取听取汇报、实地检查、专题视察座谈等形式,督促承办单位“以点带面”做好建议办理工作,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2020年5月11日,海淀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到中关村街道,就垃圾分类相关议案督办开展视察。(海淀区人大常委会供图)

创新预算初审工作,实现部门预算审查全覆盖

在预算监督方面,海淀区人大常委会也有新的探索。具体包括:采用会议审查和书面审查相结合的方式,利用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提供信息化支持,安排第三方机构和预算监督顾问全程协助预算审查,推动各专门委员会全面参与预算初审工作。

2017年,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办(预审办)组织5个专门委员会试点,各选取一个政府工作部门从部门预算编制阶段提前介入审查。2018年,颁布实施《北京市海淀区预算审查监督办法》,部门预算审查扩大到16个政府工作部门。2019年,首次实现5个专门委员会对30个政府工作部门预算审查全覆盖。2020年,预算审查在全覆盖基础上聚焦重点、优化流程,关注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及预算安排与部门履职之间的匹配度,共计提出意见建议194条,各部门采纳并调整预算项目223个,部门和区财政共计核减预算17.73亿元,调增预算3.47亿元。2021年,将按照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拓展改革要求,聚焦对全区重点支出政策的审查,为人大预算审查探索新路径。

在开展部门预算审查过程中,各专门委员会发挥各自专业优势,积极提出意见建议,部门根据合理意见建议调整预算项目,事前监督成效明显。

据了解,2021年,海淀区人大常委会将重点抓好监督工作、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和人事任免、代表工作、常委会自身建设四方面工作。“希望抓好这四方面,使人大工作再上新台阶。”刘长利告诉记者。

编 辑: 李倩文
责 编: 余 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