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陕西人大:聚焦民生关切 彰显人大监督的实效与权威

来源: 陕西网  浏览字号: 2019年12月10日 14:20

原标题:陕西人大设立常委会40年:聚焦民生关切 彰显人大监督的实效与权威

12月6日上午,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庆祝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0周年监督工作新闻发布会在西安召开,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书记、秘书长韩水岐出席并介绍了相关情况,会议由陕西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赵亚宏主持。

“监督是宪法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韩水岐介绍到,40年来,陕西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紧扣省委中心工作,聚焦民生关切,创新监督方式,加大监督力度,有力推动了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促进了一大批问题的解决,彰显了人大监督的实效与权威。

40年来的陕西省人大监督工作,始终聚焦法之必行,充分发挥“法律巡视”的利剑作用,累计开展执法检查130多次,有力促进了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陕西。

2018年,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及《陕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进行了执法检查,检查组在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现场检查的同时,检查组深入103个点位抽查暗访,形成了执法检查报告和随机抽查报告,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曝光了暗访发现的25个典型案例。在当年11月下旬召开的陕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上,执法检查报告和随机抽查报告引起了强烈反响。对此,省政府高度重视,专题研究部署,狠抓整改落实。据统计,关中6市2区共整治“散乱污”企业22909家,完成清洁能源替代103.9万户,拆改燃煤锅炉3781台、改造3077台,有力地促进了大气环境状况的持续改善。

始终服从服务大局,积极助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攻坚任务,40年来,陕西省人大及其常委会不断加强和改进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600多项,着力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安排部署的贯彻落实,有力地服务了全省改革发展大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省人大及其常委会聚集脱贫攻坚、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加强跟踪监督,持续推动问题解决,为助力追赶超越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2018年,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深入宝鸡等5市11县实地调研,召开7个市人大常委会农工委主任工作座谈会和省级相关部门工作协调会,通报了脱贫攻坚专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对此,陕西省政府高度重视,出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实行脱贫攻坚考核“一票否决”。

从一审了之,到形成审议意见;从听取审议意见办理情况报告,到跟踪监督审议意见办理情况,并进行满意度测评,韩水岐表示“40年来,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更加规范,更加注重实效。”

 始终恪守为民情怀,使人大监督既有力度更有温度,40年来,陕西省人大及其常委坚持监督选题来自人民、监督过程依靠人民、监督结果为了人民,始终紧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着力推动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药品问题,“舌尖上的安全”、教育问题等,通过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开展专题调研以及制定法规等方式,保障了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

始终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推动人大监督实践和制度创新。1997年,陕西省八届人大常委会制定条例,把预算外资金管理纳入监督范畴。2011年7月,围绕2010年陕西省财政决算报告,举行专题询问,开创了陕西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先河。2017年开始,加快推进省、市人大备案审查信息平台与全国人大互联互通,目前省级监督平台初步实现了预算和国有资产同平台监督、智能化审查。在今年的省人代会上,首次为与会代表提供预算审查信息APP推送服务。这一做法,被全国人大预算工委作为强化预算联网监督平台服务功能的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2018年首次听取审议全省金融类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审议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建立陕西省政府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等,探索建立了“专题调研—执法检查—审议报告—专题询问—跟踪督办—满意度测评”全链条监督模式,不断增强监督实效。

40年来,陕西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既严格执行监督法的规定,又根据中央和陕西省委的决策部署,不断探索监督工作新方式、新途径、新领域,重程序、但决不“走程序”,严守法律规定、但决不墨守成规。“人大监督推陈出新,展现出蓬勃生机。”陕西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韩水岐表示。

编 辑: 陶宏林
责 编: 余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