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两江四岸”如何建?人大代表建言献策

来源: 公民报  浏览字号: 2019年11月15日 12:47

11月6日,重庆市委召开专题会议听取两江四岸核心区整体提升工作情况汇报。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主持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和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为本、道法自然,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功能配套,扎实推进两江四岸核心区整体提升,加快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城市,彰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独特魅力。

近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对“两江四岸”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开展了调研。

“两江四岸”如何治理提升?重庆市部分人大代表积极建言献策。

焦点1如何建设山清水秀生态带?

“两江四岸”是重庆人的自然财富,保护好利用好“两江四岸”是重庆人民的责任。近年来,重庆市在“两江四岸”生态环境保护、水污染治理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点,比如水资源环境监管方面,监管、监测手段和方式较为单一。

对水资源环境全覆盖式监控

重庆市人大代表陈小婧建议,建立常态化、多元化的水资源环境监管机制。政府应建立设备更加完善先进的水资源监控中心,实现24小时全覆盖式监控。

同时,进一步完善污染预警体系,用更具效率的合作方式解决上下游水污染问题。要科学规划城区基础排水设施,建设配套管网,建立统一防治机制。要完成生态补水工程,利用“湖库蓄水”“两江引水”等有效手段,科学控制河流水量,并在“用水”与“治水”两项基本工作之中保持平衡,既保证居民用水,又保证水污染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严格管理岸线提高土地利用率

“两江四岸”如同飘舞的彩带,彰显山城文化,体现重庆人性格,是重庆走向世界的又一张靓丽名片。大渡口区人大代表王渝海建议,“两江四岸”的治理提升,重庆市人大应以立法的方式确定、市政府应统一高水准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市政府应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统筹实施“两江四岸”的招商开发建设;“两江四岸”区域应该成为重庆市对外开放的文化新高地,享受两江新区的政策;按照“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的要求,加强“两江四岸”滨江土地资源调控,岸线土地管理要严格,提高滨江岸线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率。

绿化滩涂区让建筑“活”起来

当前,“两江四岸”部分区域还存在消落带生态形势严峻、自然岸线人工化严重、景观人为破坏严重等问题。

南岸区人大代表王波建议,在未来的治理提升中,要加强污染治理,开展岸线违章建筑整治和消落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塑“两江四岸”生态功能,构建多层次、多色彩的滨江绿带系统。同时,要重视自然生态系统修复,建设滨江生态廊道,进一步强化峡口、江心岛、滨江城中山体的自然生态保护和管控。

三峡水库有蓄水期和为防洪而进行的减库容期,以及为下游抗旱的调水期等,因此沿岸会周期性形成滩涂区。目前,“两江四岸”都建设了滨江路,很多路段受地型的限制,形成了高切坡,不少沿江建筑也显得死板、生硬。因此,重庆市人大代表刘红建议,要高度重视、保护并利用好滩涂区,多种植一些耐水的植物,点、面结合建设一些亲水空间。同时,结合地形地貌,合理规划布局建筑群,按照按山、水、建筑相融的原则进行建设,在视觉上让沿江的建筑“活”起来。

焦点2如何建设人文荟萃风貌带?

“景区+文创”成为当今的发展趋势。有了高品质的文创产品,可以更好地讲述自己的故事,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在“两江四岸”人文荟萃风貌带的建设中,要注重创新。

打造文创产业,让文与景融合

重庆市人大代表袁琳建议,打造文创产品,要在“文”和“创”上下功夫。“文”字在前,深挖文化内涵,从特有的文化元素出发,根据市场需要,做出招牌产品,让大家记住专属巴渝的文化味道。“创”字保鲜,有创意,既要独特、实用,又要与巴渝生活相融。

故宫的口红、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妞”系列……无不立足传统、谋求创新,赚足了眼球。重庆的巴渝文化、抗战文化也可以通过文创产品来宣传展现,让文创与景区融合,形成历史文化风貌展示带。

注重城市气质的展示和建设

重庆市人大代表徐登权认为,“两江四岸”作为重庆城市的独特资源,在展示良好“颜值”的同时,需要注重整个城市气质的展示和建设。要融入重庆本土文化特色,形成更多推动城市创新发展的新机制。

他建议,在“两江四岸”治理提升过程中,要注重创新。“两江四岸”的建设要给重庆本土人才提供更多的舞台,充分发挥本土文化的作用。要突出重庆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特色,高品质建设“两江四岸”,不能把“两江四岸”做成上海、深圳的翻版。要注重保护本土文化精神地标,对重要建筑适当融合现代元素实施立面改造,建设好历史风貌街区,彰显出重庆的好气质。

保护好城市的“历史记忆”

重庆市因水运交通的便利而诞生,城市江岸一直是城市发展的源动力。

九龙坡区人大代表兰京建议,针对“两江四岸”区域,要保护好那些曾为城市建设作出贡献的码头、工厂、仓库、市政设施(如缆车等)等承载这城市“历史记忆”的区域、建筑,要及时予以修复改善。

此外,重庆的山城特色,沿江建筑功不可没。兰京建议,沿江规划建设、环境整治应充分保留山地特色,体现依山而建的地域文化个性,严禁大开大填。同时,“两江四岸”的景观纵深应留有足够的开放空间,严禁密集楼宇对视觉空间进行堵塞。

让南滨路成为城市会客厅

“两江四岸”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南岸区人大代表徐华维建议,要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实现交融发展;各区要结合自身优势整合资源,注重生态优先、民生优先、品质优先,做到齐头并进、各有特色。江北区可以金融中心为发展重点,渝中区以母城和政治中心为发展重点,南岸区以开埠文化、大禹文化、抗战文化等为发展重点。

此外,要尽快打通南滨路与广阳岛的快速通道,推进广阳岛国际休闲旅游岛建设,重塑生态走廊,让南滨路真正成为重庆城市会客厅,让广阳岛真正成为“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

焦点3如何建设立体城市景观带?

重庆是一座滨水城市。在展现独特的滨江区域自然、历史景观的同时,还应进一步配套完善相应商业设施,为市民游客提供休闲娱乐服务。

让老百姓更方便地与水亲近

重庆是一座滨水城市。重庆市人大代表赵敏建议,应该充分体现亲水性,让老百姓能够方便地与水亲近。以江北嘴为例,地处“两江四岸”核心地带,要充分利用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的资源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完美展现区域形象。同时,还应有机串联绿地广场、观景平台等滨江公共空间,形成有机整体的慢行系统,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优化景观环境设施,从而丰富广大市民群众的活动空间。

赵敏还建议,在项目开发建设上,要充分考虑建筑城市天际线,注重建筑外立面、屋顶等形象品质提升。

发展民宿培育旅游消费新业态

近年来,不少影视公司来重庆取景。沙坪坝区人大代表陈强说,站在他们的角度看待“两江四岸”,对其现状及未来发展深有感触。

他建议,应严格科学地规划并控制好沿江的房产开发量,让“两江四岸”保持并恢复美丽的城市风貌。应大力发展民宿产业,在解决就业的同时也可以彰显城市文化特色。政府应良性引导,相对集中地规划建设民宿建筑项目。

电影、电视剧正逐渐成为展示重庆特色的窗口。因此,他还建议,在沿江规划影视基地、影视文创港,扶持本地影视产业企业(如影视器材租赁、后期制作等)。

此外,有必要弱化滨江路交通功能,进一步提升其观光功能,将滨江路观光车与轻轨、地铁等相结合,并在每个站点突显区域特色。

大力发展业态多元的夜游经济

据了解,我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每天18时至22时的销售额占比超过全天的50%。可以说,夜间是消费的黄金时段。因此,市人大代表刘放建议发展夜游经济,促进“两江四岸”旅游经济发展。

现阶段,我国夜间消费中餐饮、零售供给比例较高,文艺演出、展览等优质项目供给不足或发展单一,人们对于更高层次的夜间消费需求尚得不到满足。刘放建议,重庆作为旅游热门城市,应该体现出山城夜景的优势,在原有的两江游轮项目基础上,开拓更多的夜景旅游项目,形成项目丰富、布局合理的夜游经济示范带。发展业态多元、体验丰富的夜游经济,是顺应人们的精神文化追求之举,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

成立专门机构打造巴滨路品牌

滨江路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南滨路、北滨路等主城滨江路早已声名鹊起。巴南区人大代表余炳友说,巴滨路作为重庆主城最为休闲的一条滨江路,尽可能保持了江岸的原生态风景,让生活和自然更加贴近。但是,由于缺乏专门针对巴滨路城市休闲旅游资源和品牌的规划设计,致使巴滨路在全市的知名度并不高。

因此,余炳友建议,利用巴滨路独有的资源优势,结合全市“两江四岸”统筹规划,对巴滨路城市休闲旅游品牌进行规划设计。同时,将滨江的道路、商业、广场等资源纳入整体规划,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他还建议,成立专门的机构,对巴滨城市旅游休闲资源品牌进行管理,并整合旅游资源,提升品牌知名度,让巴滨路成为主城又一个“打卡”点。(廖灿勇陈敏宋婷婷陈越黄振胜)

编 辑: 冯涛
责 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