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防治水污染,要依法强化科技支撑

来源: 中国人大网  浏览字号: 2019年08月23日 18:21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张宝山8月23日北京报道:8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作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时指出,要依法强化水污染防治科技支撑。

“2020年底前,完成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和有关工业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制修订工作。鼓励和推动各地区因地制宜、依法制定差别化的地方标准,环境容量较小、生态环境脆弱、环境风险高的地区要执行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报告指出,要强化标准对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加快推进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大相关投入,强化环境基准、环境监测、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等标准基础研究,修订完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海洋环境质量标准。

报告提到,要加强水污染防治统计监测体系的建设。加大各级政府基建投资、预算内投资等财政性资金对统计监测等基础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完善包含污水收集率在内的城镇污水处理统计体系,增强城乡污水处理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最大限度的减少地下水、雨水入渗对污水收集效能统计的影响。构建“天地一体、点线面结合”的立体水环境监测体系,提升饮用水水源水质全指标监测、水生生物监测、地下水环境监测、化学物质监测及环境风险防控技术支撑能力。对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产业转移园区和重大风险源下游等环境敏感断面加密监测,加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密度。

“2019年底前,分类推广一批饮用水安全保障、城市污水处理和雨水收集利用、污泥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再生水安全回用、工业废水治理、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船舶污水治理、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等先进适用技术,全面提升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报告强调,要加强科技支撑,深化重点流域重点湖泊污染机理研究,聚焦重点行业废水深度处理、生活污水低成本高标准处理、饮用水微量有毒污染物处理等领域,开展联合技术攻关。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专题   点击进入 >>

编 辑: 张绵绵
责 编: 张绵绵

相关文章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