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市打出代表工作“组合拳”助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邢贵明 李树强
黑龙江省绥化市人大常委会在代表工作中,站在服务大局的高度,紧扣科学发展主题,不断拓展代表工作内涵,创新代表活动形式,打出代表工作“组合拳”,组织开展多项代表主题活动,多角度全方位发挥代表作用,形成了服务发展和关注民生的代表工作态势,有力助推了该市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以争当创业先锋活动为载体,组织和引导代表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
绥化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市五级人大代表中开展了争当创业先锋活动,组织和引导代表积极参与全民创业活动,为推进全民创业深入开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第一,领导带动。在活动中,该市为强化对此项活动的领导,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都成立了人大代表争当创业先锋活动推进领导小组,由分管人事代表工作的常委会副主任为组长,定期听取活动进展情况,定期总结活动经验,定期研究部署推进活动深入开展,并明确职责,由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和人事选举办公室确定专人负责具体组织、协调、指导和落实工作,开展活动一年多来,领导小组共召开研究部署活动会议近10次,实现了组织指导工作的常态化。第二,宣传带动。在活动开展初期,绥化市人大常委会向全市代表发出了《致全市人大代表的一封信》,阐明了开展代表争当创业先锋活动的重大意义,号召各级代表积极投身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同时还通过新闻媒体对活动进展情况进行实时报道和宣传,通过在《绥化日报》和《绥化人民》开辟专栏、编辑出版《大地飞歌——人大代表风采录》一书,大力宣传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第三,加强服务保障。在活动中,绥化市人大常委会加强了代表服务保障作用,坚持经常深入到基层代表当中,了解他们创业的情况,询问存在的困难和实题,帮助他们规划创业发展目标。对于代表们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协调有关部门,共同研究促进解决实际问题。对于能够创造明显社会效益的代表创业活动,该市还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帮助争取优惠政策,解决行政审批、筹集资金、专业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存在的困难,为代表全身心投入创业实践免除了后顾之忧。
活动开展以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涌现出了一批活动先进典型。如省人大代表、绥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董配永为响应活动号召,为该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计划投资两亿元,在该市建设绥化市绿色(有机)食品交易中心。目前在市人大常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完成项目用地审批工作,投资达产达效后,将解决300人就业问题,并推动绥化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省人大代表、肇东市黎明镇长富村党支部书记李凤山,立足村支书岗位,充分发挥基层代表致富“领头雁”作用,带领村民走科技种田致富的道路,与村民共同打造的“大干”牌富硒小米在省内外都有很高的知名度,收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省人大代表、兰西绿源亚麻有限公司经理吕哲,经过多年奋斗拼搏,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使自己经营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现企业吸纳下岗职工1000余人,所经营的企业成为兰西县的纳税大户。市人大代表、海伦市农民王玉兰利用自身熟悉蔬菜种植技术的优势,带领村民搞起规模蔬菜种植经营,和乡亲共同走上了科技种植致富的道路。这些典型只是该市开展争当创业先锋成果的一个缩影,在每年市委市政府表彰的全民创业典型人物中都有近一半的人是人大代表。
二是以年度测评活动为依托,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法治环境
为了保证人大代表能够充分参与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活动,推动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监督工作由点到面的延伸,绥化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开展了对政府组成部门、行政执法单位、司法机关和中省直单位的年度测评活动,将人大常委会全年的重点监督工作与常规监督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高了该市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绥化市人大常委会以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计划为基础。对每年年初确定的常委会监督工作计划,都通过多种方式送达到每位市人大代表手中,让代表们提前理解市人大常委会的年度监督议题和监督重点。在组织监督活动中,他们还有针对性地邀请人大代表参与监督活动。换届以来,他们组织和邀请代表参与了对交警部门依法行政、法院民商事案件审判和行政许可法、预算法等贯彻落实情况的视察、检查和调查研究活动40余次。代表们在活动中认真查找问题,分析问题成因,并提出整改建议。在年末年度测评时,把对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作为对相关单位部门作出评价的重要依据,有效增强了“一府两院”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落实整改意见的自觉性;以集中调研为主要方式。每年11月末,他们都组织召开年度测评工作会议,对当年的年度测评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会后,分市、县两个层面围绕被测评单位和部门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情况开展调研活动。在市级层面,由各专门委员会组织相关行业代表深入到各被测评部门和其服务对象当中,通过实地走访、谈话了解、召开离退休老干部座谈会、填写调查问卷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在县级层面,由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基层人大代表深入到基层群众之中,采取多种形式,全面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将基层的意见初步汇总后,反馈给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市人大各专门委员会根据各被测评单位和部门的工作报告和市、县两级代表调研反映上来的问题,起草形成对每个被测评单位和部门的工作评价报告,提前一个星期发送到参加测评的市人大代表手中,让代表提前阅读,使代表在测评前对每个被测评单位和部门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数;以代表评价为最终依据。他们安排在每年年末召开年度测评大会,邀请100名市人大代表按照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档次对每个被测评单位作出评价。测评大会后,他们一方面将测评结果反馈给市委、市政府、组织部、纪检委和中省直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另一方面将活动中代表和群众反映较为集中和突出的意见,反馈给被测评单位进行整改,并作为常委会下一年度的重点监督工作内容。例如,针对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市交警支队在测评中名次不佳、问题突出、代表和群众意见较大的实际,市人大常委会将这两个单位确定为下一年度重点监督单位,并安排听取市中级人民法院民商事案件审判和交通执法工作的专项工作报告,初次听取报告未获通过后,又要求两个单位再次进行报告,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之下,两个单位按照常委会审议意见要求,积极进行整改,执法和司法工作状况明显好转。通过开展年度测评工作,“一府两院”的法治意识明显增强,执法司法活动进一步规范,进一步形成了有利于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是以“三联系”活动为平台,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
绥化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利用人大代表的职务优势,在全市人大代表中开展了联系选区、联系选民、联系贫困户的“三联系”活动,使代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中发挥了特有的作用。
活动中,建立健全了代表联系选民活动机制。一方面是建立了代表走访日制度。要求每位市人大代表在每个月至少安排一天时间接待选区选民,听取选民反映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群众所盼所想所愿。代表们定期通过代表小组会议,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对群众反映强烈、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通过代表建议的形式,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由市人大常委会转交有关部门研究处理,同时围绕发现的问题组织开展“三查(察)”活动,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并随时深入群众了解建议落实情况,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如青冈县第三代表小组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中小学校周边网吧经营秩序混乱的问题,通过明察暗访的形式,摸清了当地网吧经营存在的问题,向政府反映后,由相关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开展了网吧经营专项治理活动,网吧经营秩序明显好转,免去了学生家长的一块心病。另一方面是探索建立了代表公示制度。在乡镇、村屯、街道、居民区设立公示牌,将人大代表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在公示牌内公布,群众只要拨通代表的电话,就可以直接向代表反映身边的问题,极大地密切了代表与群众的联系。建立了代表小组围绕改善民生开展活动的机制。要求每个位人大代表小组每年至少提出一件事关民生的议案或建议,至少协助群众解决一项群众身边的民生问题。换届以来,全市人大代表共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近千件,其中有80%是关乎民生的事项,内容涉及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道路交通、衣食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产生活各个方面,通过承办部门研究办理,一些民生问题提到很好解决。如市人大代表孔繁辉根据群众反映,提出了《关于建立医疗保险支付凭卡报销的建议》,转交政府有关部门办理后,绥化市实行医疗保险费用凭卡报销制度,极大地简化了报销医疗费用的程序和环节,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建立了代表参与化解基层矛盾机制。利用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密切、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威信的优势,引导代表积极参与基层矛盾纠纷调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如绥化市北林区在市区街道改扩建过程中,针对居民对抗拆迁施工障碍物、抵触情绪强烈的问题,就邀请人大代表挨家挨户作思想疏通工作,在征得群众同意后,还组织人大代表与群众共同监督道路建设施工过程,既保证了此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又赢得了群众的好评。如省人大代表张德峰,立足村支部书记岗位,随时了解村民的家长里短,掌握村民的思想动态,对可能出现的上访、邻里纠纷,都提前介入,做好疏导和调节工作,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很好地维护了当地的和谐稳定。建立了人大代表帮扶机制。绥化市人大常委会号召和引导有能力的人大代表为选区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贡献力量,代表们出资助建公共设施、扶贫助学、养老助残已蔚然成风。如全国人大代表朴广钟为自己所在的村捐款10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在群众中树立了人大代表的良好形象。通过开展三联系活动,进一步密切了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有效改善了民计民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作者单位:绥化市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