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人大 > 宁夏 > 新闻报道

宁夏:监督实效在专题询问中升华

来源: 《宁夏人大》2011年第8期  浏览字号: 2011年11月10日 08:41

  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对本级财政决算报告涉及的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询问。在审议中,许多常委会组成人员就加强和改进预决算管理、优化财力保障机制、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投入、部门预算公开、压缩“三公”经费、教育资金投入等提出了问题,财政厅负责人一一认真作了回答。提问与回答有来有往,专题询问现场充满了民主、热烈的气氛。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提问直言不讳,针对性很强,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丰富监督形式的有益探索。专题询问对于进一步激活人大权力、强化监督职能、提升人大监督质量,产生了积极作用。询问制度在法律中早有规定,但围绕一个主题,有计划、有重点、有组织地进行专题询问,宁夏人大还是首次,这是提高常委会审议质量、调动组成人员履职积极性的一次有益尝试,是丰富常委会监督形式、增强监督实效的一次有益探索,是发展和完善地方人大监督工作的有效方式。对于自治区各级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实施监督法、提高常委会履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推动政府工作的有益尝试。人大与政府的目标是一致的,开展专题询问是人大更好地发挥监督职能,促进共同目标实现的有效方式。专题询问关键在“问”,常委会组成人员询问前深入调研,充分调查了解社情民意,就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话题展开专题询问,掌握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询问后还要督促政府作出合理解释与承诺解决的事项,引导其推动工作,督促其落实,科学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还要将专题询问的一“问”一“答”毫无保留地向社会公开,这也是督促落实的重要手段。同时增强对‘一府两院’工作繁重性、艰巨性、复杂性的理解,既是一种制约,又是一种支持和促进。

  增强监督实效的重要举措。询问、质询是人大加强监督的有效手段,但一直以来很少应用,几乎处于休眠状态,“人大监督失之于软、失之于松”颇受质疑。令人欣喜的是,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加大监督力度,启动专题询问,就老百姓关心的重大问题,要求相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地给予答复,让公众看到了人大监督之刚性。更让人们充满期待的是询问、质询等刚性监督手段有望被激活并得到常态化运用,人大监督真正硬起来不再是一种奢望。

  这仅仅是一次尝试,应当看到,人大询问权的价值和活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乃是因为这一行权方式还存在一系列难题,如何评价、兑现询问权行使后的监督效应,在经过询问仍不满意的情形下,如何进一步启动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更具刚性色彩的监督手段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还需要各级人大常委会在实践中思考,在总结中提高。

编 辑: 谢先红
责 编: 余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