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人大视察市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情况
9月19日至20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先后到海原县七营镇劳务移民项目区、海原工业物流园区生态移民项目区,中宁县宽口井生态移民项目区、天元劳务移民项目区,中卫市敬农生态移民项目区、龙湖生态移民项目区等地,对我市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了视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潘景林、副市长周明新出席20日召开的座谈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金柱、李铁路带队视察,副市长刘仲虎陪同。
据悉,“十一五”期间,我市已建成生态移民项目区12个,搬迁安置移民8941户40750人。“十二五”期间,自治区下达我市生态移民计划14271户62000人,其中,沙坡头区蒿川乡搬迁1456户6000人,海原县搬迁12815户56000人。安置区为我市及自治区农垦系统,其中,沙坡头区安置3421户14550人(安置海原县移民1965户8550人,蒿川乡移民1456户6000人);中宁县安置海原县移民1965户8550人;海原县内移民4047户17080人。两县一区共安置9433户40180人。自治区农垦系统安置4838户21820人。
通过视察,视察组认为,我市生态移民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充足,各项工程项目实施情况进展顺利。同时,我市生态移民工程还存在移民群众后续产业跟进缓慢,基础设施配套不健全,工程项目资金缺口大等问题,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潘景林指出,生态移民工程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全市各部门要抱着对移民负责的态度,在抓工程进度时,要总结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好方法、好经验,对出现的问题要多研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把好事办好。
刘金柱要求,全市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生态移民项目区规划的科学性和重要性,要着力解决劳务移民“稳得住”的问题,最大限度地解决工程项目资金缺口问题,多举办一些对接性移民产业培训,真正解决移民群众的后续产业问题。
李铁路要求,各级政府要多考虑兴建移民群众宗教场所的经费问题;在兴建移民群众宗教场所时,要考虑到多教派的问题,鼓励教派少的移民区兴建相融的宗教活动场所;移民区宗教场所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保证质量;要尽快解决移民区没有公墓的问题。(刘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