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人大常委会督查组关于对临沧市公共体育场(馆)建设项目情况的督查报告
根据《中共临沧市委 临沧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临沧市级领导督导主管督查推进2010年度“三个一百”和重大项目重要工作推进工作方案〉的通知》和《临沧市人大常委会班子2010年度“三个一百”和重大项目重要工作督查方案》的要求,市体育场馆建设项目由市人大常委会进行督查,为切实推进项目顺利开展,实现年内开工目标,2010年5月4日,市人大常委会代猛副主任带领选联工委工作人员对该项目进行了第一次督查,督查采取现场查看和听取汇报的形式进行,现将督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前期工作情况
体育场(馆)是公共文化设施,是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建设全市体育场(馆)符合全市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格外受到关注。市委二届八次全会和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将其列为推进“三个一百”的重大项目。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将市级体育场(馆)规划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专题部署,专题研究,各部门思想统一,统筹协调,合力推进,项目前期工作进展健康,态势良好。
(一)建立机构,为体育场馆规划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为积极推进市级公共场(馆)建设,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人民政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建设局局长、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和市体育局局长任副组长,市监察局、发改委、财政局、审计局、体育局、环保局、安监局、地震局、国资公司和临翔区人民政府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临沧市级公共体育场(馆)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工程办公室,负责审查建设规模和投资,审核规划和设计,组织工程施工、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协调工程审计等工作。同时下设了行政事务组、征地拆迁组、工程管理组、项目投资审计组、工程质量监督组等五个工作小组,工作人员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中抽调组成,全面负责项目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科学统筹,制定初步规划建议方案
市人民政府目前已组织建设、体育等部门对项目建设作了专题分析研究,实地踏勘选址,形成了初步规划建议方案。一是提出了选址方案。第一是东片区2号路与汀旗路交叉口东南侧,部队军营北侧,总用地面积200亩;第二是临沧城工业园区内,西河滨河路西北侧、青华桥西南侧,总用地面积200亩;第三是临沧城南端(原冶炼厂东侧),机场路东侧、规划南汀河滨河路西侧,总用地面积200亩。二是提出了项目规模方案。体育场(馆)建设预算总投资2亿元人民币,其中体育场建设规模15000座、预算总投资6000万元;体育馆建设规模3000座、预算总投资6000万元;训练馆设置室内摔跤、网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多项综合训练设施;游泳馆建设规模2000座、预算总投资6000万元;总用地不低于200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规划滞后,对体育场(馆)缺乏足够的方案论证和规划设计。所提出的三个选址方案中,方案一涉及征用部队营地,协调难度大,方案二涉及工业园区的用地调整,方案三地处城市边缘,基础设施不配套,拆迁多,且与群众平时健身活动的服务半径大,不利于今后场馆的运营;二是融资平台单一,建设资金筹措难度大;三是项目建设选址方案尚未最后确定,用地规模尚未明确,建设项目尚未立项以及征地拆迁工作尚未开展,影响了整个项目建设的进度。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综合论证,科学规划。临沧是全市乃至全国没有体育场(馆)的少数地级市之一,国内体育场(馆)建设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先进经验。我市的体育场(馆)建设也要遵循行业建设规律,体现以体育场(馆)的竞赛、健身功能为主,向观光旅游、餐饮娱乐、购物休闲、会议展览等全方位商业服务发展,如果论证和规划不到位,其结果必将背离城市建设体育场(馆)的初衷、弱化体育场(馆)为群众健身的社会功能、缩短体育场(馆)的使用生命周期、制约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是龙头,要做到三个相适应:一是场(馆)的规划建设要与城市的发展相适应;二是场(馆)的规划建设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三是场(馆)的规划建设要与全民健身体系相适应。我市的体育场(馆)规划既要立足现实,又要着眼长远,做到50年不落后,一步到位,用地规模不低于200亩,并尽快确定地址,确保建设工作的全面启动。
(二)密切配合,整体推进。市级体育场(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要确保年内开工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市区两级和各部门一定要站在建设体育场(馆)是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扩大城市知名度和提高城市综合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的高度,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重大战略部署上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象抓支柱产业一样抓体育场(馆)建设,紧紧咬定年内开工的目标,按照市委的总体要求既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各计其功,切实把体育场(馆)建设成为亮点工程、民心工程,为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