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人大调研少数民族地区抗旱救灾情况
3月30日至31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兴光到盘县保基苗族彝族乡、羊场布依族白族苗族乡、马场彝族苗族乡对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抗旱保饮水工作进行了调研。
保基、羊场、马场既是少数民族乡,又是省的一类贫困乡,杨兴光副主任十分牵挂这些民族贫困地区群众在这次持续大旱中的生产生活情况,他直接来到饮水十分困难的保基乡黄兴村,在这个彝族汉族混居的村寨,他揭开村民的一个个水窖查看,当看到每个水窖都已经干枯,他询问村民如何解决饮水问题,村民告诉他现在是购水吃,购一吨水需40元左右,而较远的坡上组则高达50元一吨水;他又询问粮食还够吃多久,村民告诉他因为小季绝收,粮食只够一、两个月。他一方面嘱咐村民要节约用水,一方面要求乡政府要管好水源,防止一些不法之徒借机大发旱灾财,同时,要调查清楚群众吃粮情况,积极汇报,做好对断粮群众的救济工作。在腊屯苗族移民村,他走进农户家中,向苗族群众了解生产生活和饮水困难情况,当听到这里购水达到55元一吨时,他神色十分凝重,他要求乡政府重点关注这些困难民族村寨。
在羊场乡何家庄这个全乡饮水最困难的村,他要求群众做好春耕准备,备好农资,多种高产作物,通过大季的高产将小季的损失夺回来。对每户每天分到的50斤水一定要用好。
在马场乡三寨村,他察看了送水车集中供水情况,对村委统一安排,有序分水,他十分赞赏,他指出虽然每人每天只能分到20斤水,但这样可以防止分水不公引起的群众纠纷,在大灾之时,就是要体现乡、村组织的组织协调能力与调控作用。当了解到全乡有13000余人需要用送水车解决饮水困难时,他要求乡政府,在组织集中送水的同时,也要积极动员群众开展自救,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到有水的地方拉水,力保人畜饮水,否则20斤水是无法保证人畜饮水需求的。
编 辑: 杨胜万
责 编: 杨胜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