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人大常委会视察锦江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工作
6月17日至18日,以常委会主任雷甘霖、副主任童礼元任组长的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集中视察了锦江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龙卫东、张观涛、刘泽木、王开禄、陈代文、陈建萍,秘书长冉敏及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参加视察和座谈,副市长肖洪参加视察并在座谈会上代表市人民政府作工作情况汇报和表态发言。
17日,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分成两组,分别由常委会主任雷甘霖和副主任童礼元带队,深入大江、小江、木杉河和锦江河流域内其它支流河沟(村寨),实地察看了26个点,包括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电站库区水上漂浮物清理、网箱养殖、畜禽养殖、高儿夫球场生态保护措施、村级生物降解工程、园区污水处理、排污口整治、弃渣场建设、水泥厂关闭及村寨垃圾池建设等情况,听取了相关责任单位情况介绍。视察组现场对一些突出的污染问题提出意见建议,要求相关单位限期整改。
18日上午,童礼元主持召开市人大常委会视察锦江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工作座谈会。会上,童礼元副主任首先通报了锦江治理情况。他说,面对锦江遭到污染,市民反映强烈,市人大常委会于2012年组织人大代表在锦江流域开展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向市人民政府提出了建议意见。去年市委书记刘奇凡又亲自点题,要求市人大常委会视察锦江。市人民政府也高度重视,随即成立了锦江治理办公室,制定了《锦江河流域污染整治工作方案》,提出了“一年明显好转、两年大见成效、三年实现常态化管理”的工作目标。为跟踪督促锦江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市人大常委会今年再次组织锦江视察活动。昨天,视察组实地查看锦江26个点,听取相关部门的情况介绍。代表们看到了许多可圈可点、可值得推广的工作。如小平芒组生物降解工程,结合产业发展,不但保护了锦江生态,还助推了村民增收致富;江口闵孝在锦江沿岸建设垃圾池,真正实现了“村收集、乡运转、县处理”;主城区63个排污口已完成治理49个,等等。童礼元指出,锦江治理尽管取得阶段性成效,但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基础设施硬件投入严重不足,欠账太多,监管缺失、监管不到位等。
随后,会议听取了市人民政府、市环保局、水务局、城管局以及碧江区、万山区、江口县人民政府关于锦江河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的工作汇报。
肖洪在向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市人大代表作工作汇报时说,抓好锦江河污染整治工作,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发展两条底线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举措,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自去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全面开展锦江河污染整治工作战略部署以来,在市人大的高度重视和监督支持下,市人民政府组织各相关部门和涉及区县政府,按照“一年明显好转、两年大见成效、三年实现常态化管理”目标,加大综合整治工作力度,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肖洪表示,今后市人民政府将坚定不移地加大排污整治力度,深入推进流域集中整治,加强河道保洁管理和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加大项目建设,营造宣传氛围,切实保护好母亲河。
听了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区县的工作汇报后,参加视察的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市人大代表积极发言,提出很多很好的意见建议。委员和代表们认为,锦江是铜仁的母亲河,是铜仁的根,也是城市的魂。通过一年多的整治,锦江河排污口治理、畜禽水产养殖取得明显成效,河道漂浮物清理及垃圾池建设扎实推进,流域环境和断面水质得到显著改善,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加大宣传,加大打击和整治力度,确保锦江河的治理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深化“锦江美化年”主题活动。
雷甘霖在会议结束时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对锦江河污染整治工作,是市委交给人大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市人大常委会连续三年组织委员、代表对锦江河污染及防治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和专题视察,这次视察是第三次。人大常委会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抓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充分发挥职能,为保护母亲河做出积极贡献。他说,当前,锦江河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还面临诸多突出问题,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排污设施不配套,与城镇化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相关部门职能职责履行不到位,监管乏力,执法力度不够大,宣传力度不够,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等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是前进中的问题。
雷甘霖强调,下步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的决策部署,切实增强保护锦江的责任意识;要注重宣传,强化执法,切实加大整治力度;要抓好规划和建设,使城市规划和市政建设同步发展;要齐抓共管,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发挥主人翁精神,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锦江河的保护的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