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人大 > 四川 > 新闻报道

四川巴中市委书记:领导干部要习惯接受监督自觉接受监督依法接受监督

来源: 巴中人大网  浏览字号: 2010年05月19日 09:55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意见,总结我市人大工作情况和经验,研究制定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不断开创我市人大工作新局面。5月18日下午,市委人大工作会议召开。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仲彬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蒲波,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彭耀学出席并讲话。市政协主席熊光林出席会议。市委常委、秘书长姚义贤主持会议。

  李仲彬说,领导干部要习惯接受监督,自觉接受监督,依法接受监督。今天,利用市委人大工作会这个机会,我想再谈一谈这个问题,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共勉。

  李仲彬说,谈一谈习惯接受监督。习惯接受监督,主要是解决一个适应性的问题。说实话,有一些同志对待监督的心态是有问题的。把上级的监督、领导的监督,看成是对自己的不信任、不关心,心理上抵触;把同级的监督、班子成员的监督,看成是对自己的不支持、不友好,心理上戒备;把下级的监督、群众的监督,看成是对自己的不尊重、不拥护,心理上反感。总之,对待接受监督不习惯,不适应。

  什么是习惯接受监督呢?习惯是人的一种不断重复的日常行为,它反映了人的基本个性,影响着人的成长进步。习惯接受监督,就是领导干部要适应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不搞特权、不搞专制、不搞自我神化和封闭,把接受监督当成理所应当的事情,不仅是在大事大非上、而且在日常工作中,不仅在八小时之内、而且在八小时之外,都要习惯接受监督。当了干部,特别是当了领导干部,你就是公众人物,千百双眼睛盯着你,因此,一定要在习惯接受监督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

  习惯接受监督有什么好处呢?只有习惯接受监督,才能适应时代潮流的要求。加强对权力监督是政治文明的时代潮流,把权力置于监督之下是民主进步的时代潮流。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时代要求,就必须习惯接受监督,否则,就会四处碰壁,被时代所淘汰。只有习惯接受监督,才能适应人民群众的要求。现在,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对权力进行监督的愿望更加迫切,对领导干部接受监督的要求更加强烈。我们要适应人民群众的要求,就必须习惯接受监督。否则,就会失去民心,不得人心。只有习惯接受监督,才能适应科学、民主、依法执政的要求。有的同志,作决策、想问题、办事情,总喜欢拍脑袋、拍胸膛、拍屁股,搞家长制、搞“一言堂”、搞强迫命令,不习惯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不习惯进行民主协商,不习惯接受各方面的监督,认为监督碍事,认为监督麻烦。实践证明,高高在上、独断专横,是干不好事、干不成事的。我们要适应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就必须习惯接受监督。

  不习惯接受监督有什么害处呢?不习惯接受监督的干部,最终要被时代所淘汰。不习惯接受监督的领导干部,就是逆时代潮流而动。逆时代潮流而动,必然要碰得头破血流,必然要付出沉痛代价,必然没有好下场,最终要被淘汰。不习惯接受监督的干部,最终要被人民所淘汰。不习惯接受监督,就是对民众的不负责任。这样的领导干部,就不会把民众的愿望当一回事,就不会把民众的要求当一回事,就会忽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这样的领导干部,就会被组织所抛弃。不习惯接受监督的干部,最终要被工作所淘汰。不习惯接受监督,就会高高在上,就会自以为是,就会孤芳自赏,这样的领导干部搞工作就是孤家寡人,就是“光杆司令”,最终搞不好工作,最终要被淘汰。

  李仲彬说,谈一谈自觉接受监督。自觉接受监督,主要是解决一个主动性的问题。接受监督是自觉还是不自觉,效果大不一样。自觉了,就会把接受监督当作责任、当作帮助、当作动力,真心诚意地接受监督;不自觉了,就会把接受监督当作障碍、当作多余、当作烦恼,表面应付地接受监督。现在,的确还有一些同志不是积极而是消极地接受监督,不是主动而是被动地接受监督,不是自愿而是无奈地接受监督。

  什么是自觉接受监督呢?自觉接受监督,是自我对监督的觉醒、对监督的重视,自觉把自身置于法律和民众的监督之下,它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它是积极的,不是消极的;它是自愿的,不是强迫的。

  自觉接受监督有什么好处呢?有利于加强自身修养。自觉接受监督,是自尊、自重、自律的体现,既能增强党性,又能使自己的心境更宽容、气度更宽广、胸襟更宽阔。有利于干部健康成长。自觉接受监督,可以防患于未然,可以抵制各种诱惑,可以改进工作的不足,能够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就能筑牢反腐防线,就能做到清正廉洁。有利于正确行使权力。自觉接受监督,就会慎用权力,就会对权力抱有敬畏之心,就会主动把权力置于阳光之下。

  不自觉接受监督有什么害处呢?不自觉接受监督,就不能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就不能保持头脑清醒。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一个人都是有缺点的。由于领导干部自身所处的位置,容易形成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现象,而只有别人才能更清楚地发现不足。不自觉接受监督,就不能主动听取他人的意见,就不能及时发现自身缺点,就有可能忘乎所以,就有可能得意忘形。不自觉接受监督,就可能小错酿成大错,给事业带来损失。无论你水平有多高,无论你能力有多强,同样会有缺点和不足。一个领导干部如果对此没有清楚的认识,孤芳自赏,妄自尊大,听不进意见,有了缺点和错误必然得不到及时纠正,小错就可能铸成大错,就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损失,到时就悔之晚矣。不自觉接受监督,就容易导致权力失控,就会滥用权力。凡是不自觉接受监督的领导干部,就会想方设法把接受监督搞成形式,对来自各方面的监督就会敷衍、就会应付,久而久之,就经受不住各种考验和检验,就会公权私用。

  李仲彬说,谈一谈依法接受监督。依法接受监督,主要是解决一个规范性的问题。一些同志接受监督的随意性较强,想接受监督就接受监督,不想接受监督就不接受监督;高兴接受监督就接受监督,不高兴接受监督就不接受监督,不按规则出牌的现象时有发生。其实,这就是不依法接受监督。

  什么是依法接受监督呢?依法接受监督就是把接受监督作为一种法律上的义务,并用强制手段强迫其实施。如果说习惯和自觉还只是一种道德范畴,领导干部可接受可不接受监督,而依法接受监督,则是一个法律范畴,领导干部接受监督是不管你习惯不习惯、自觉不自觉,都是必须要履行责任和义务的。监督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如果不能养成习惯、坚持自觉,那就只有强制实行。不接受监督,既要遭到道义上的谴责,又要遭到法纪的惩罚。

  中外历史教训告诫我们,监督必须依法。没有法制的监督、必然是狂躁的监督、必然是无序的监督、必然是野蛮的监督,必然会牺牲经济的繁荣、破坏政治的秩序、影响社会的稳定。对此,小平同志作过精辟总结,他说,制度好了,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依法接受监督有什么好处呢?能够维护法制的尊严。依法接受监督,对领导干部学法懂法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迫使领导干部去学法。领导干部必须学法懂法,具有较高的法律素养,才能更好地守法执法,推动法律的贯彻实施。领导干部学法懂法,才能带动依法办事,才能促进法治建设,才能维护法律的权威。有利于促进科学决策。使决策集思广益,汇聚民意,使决策不盲目、不短视。按法律办事了,按规则办事了,按程序办事了,我们的决策就科学了。有利于推进民主执政。中外历史教训告诉我们,监督不是政治运动。历次政治运动虽然起到了一些监督作用,但却更多地把干部群众带入个人之间、派系之间的恩怨争斗之中。所以,必须依法监督,实现阳光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促进公平正义。

  不依法接受监督有什么害处呢?不依法接受监督,监督就要落空。监督也要用法律来保障。依法接受监督,是确保监督落实的根本保障。如果监督不在法律范围内进行,监督就没有保障,最终就要落空。不依法接受监督,用权就要失范。任何权力的行使都有一定的边界,没有不受约束的权力,也没有不受约束的监督。

  不依法接受监督,对权力的监督就可能时有时无,时紧时松,一旦偏离法律的轨道,用权就要失范。不依法接受监督,就要付出代价。不依法接受监督,就是对法律的践踏,就是对法治的破坏,就是对法律的藐视,践踏法律、破坏法律、藐视法律,必然要付出代价。习惯接受监督,自觉接受监督,依法接受监督,三者是相互关联的,相互影响的。习惯接受监督,解决了一个适应性的问题,只有适应了,才能养成习惯;自觉接受监督,解决了一个主动性的问题,而要自觉、主动接受监督,前提是必须适应、必须习惯;只有养成接受监督的习惯,才能变成自觉行为。依法接受监督,解决了一个规范性的问题,这是有效监督的保障。如果说,习惯接受监督,自觉接受监督,还是建立在个人素质和道德基础上的,那么,依法接受监督就是法治的保障。我们每一个干部在接受监督方面,既要习惯,又要自觉,更要依法。

  可以说,接受监督,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一种自信,一种能力。凡是不习惯接受监督的干部、不自觉接受监督的干部、不依法接受监督的干部,就是对事业的敷衍,就是对公权的侵犯,就是对人民的背叛。我们的老祖宗马克思,早在100多年前,就告诫我们权力机构的公职人员,要经常在公众的监督之下进行工作。我们每一位公职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都要习惯接受监督,都要自觉接受监督,都要依法接受监督。

  蒲波说,我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觉坚持党的领导,积极服务中心,切实维护民利,依法履行职能,促进并实现了我市人大工作的新发展。各级政府要主动密切同人大的工作联系,为人大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通过提供优质服务,积极协助各级人大机关推动代表履行职责。要切实为人大代表在人代会前调查研究、收集民意创造条件和提供支持,尊重和保障人大代表代表人民依法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虚心接受人大代表的质询、询问。要为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的执法检查、工作评议、代表视察、专题调研和跟踪监督等工作提供方便、加强配合,让人大代表看实情、听实话、查实效。要积极为人大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保证各级人大的正常运转。要进一步增强接受人大监督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切实改进政府工作。要推进依法行政,着力提高政府施政水平。

  彭耀学说,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自觉坚持党的领导,保持人大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党的工作大局,紧紧围绕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制定人大工作计划,认真履行各项职能,推动和支持“一府两院”对市委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要紧紧围绕市委重大决策部署,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和着力点,依法履行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法律和工作监督、人事任免等职责,全力推动巴中加快发展。要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凝聚加快发展合力;切实加强人大常委会及机关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开创我市人大工作新局面。

  市领导陈延荣、明亮、谭红杰、王桂英、谭启汉、张玉策、向全国、朱冬、陈兴国及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兰新华、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魏战海等出席会议。

编 辑: 杨胜万
责 编: 杨胜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