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人大 > 四川 > 新闻报道

巴中市加强人大党建的探索与实践

杜洪

来源: 中国人大网  浏览字号: 2010年07月13日 16:05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中国人民长期革命斗争实践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通过建立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来巩固和实现的。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的重要方面,也是坚持、完善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新形势对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四川省巴中市以加强党的建设为着力点、坚持、完善、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着力提升执政能力,努力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一、建章立制——下活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这盘棋。地方党委从增强执政能力的高度,通过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全市每两三年就要召开党委人大工作会议,先后修订出台了《中共巴中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意见》,推进党委对人大工作领导方式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按照相关制度的规定,本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市委对全局大战略、大部署,坚持实行党委决策、人大决定、政府执行、协同监督,从制度层面入手,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能作用。凡是法律规定应由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都依照法定程序提请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决定。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监督权。“一府两院”自觉接受人大监督,适时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对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决定、决议、审议意见,认真贯彻落实,并及时把贯彻落实情况和结果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人事任免上,通过人大常委会党组贯彻党委意图,并把好用人关,把党管干部原则与人大常委会依法任免相结合。人大常委会以健全党组制度为先导,通过发扬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加强人大党的建设,保障权力机关履行地方国家事务,实现了党的建设和人大工作的良性发展。党内民主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加强了党的组织建设,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人大工作中得到了认真执行,党委的决策部署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二、选配队伍——信赖人大常委会党组一班人。党委从强化执政能力,加强地方政权建设的战略高度,十分重视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的选定和团队的组建。每次换届时,市、县区都从党政主干线选择政治过硬、工作能力强、经验丰富,公道正派,在当地有较高威信的同志担任人大常委会党组负责人和成员,同时,注重年龄、性格等方面条件的搭配,使其成为信得过、过得硬,能统筹人大工作全局,坚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委决策的班子。班子选配好以后,坚持放手放心让其工作,支持他们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共同履行好人大常委会的各项职责,把党的主张通过国家权力机关,转变为国家意志,推动实现党委所确定的目标任务。人大常委会党组班子建设的优化,能确保人大常委会牢固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党委工作重心,服务地方发展大局;地方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也更显突出。这些年,巴中市委所确定的事关全市发展的重大决策,市人大常委会都及时作出决议决定,聚集全市力量,共同施行。目前,巴中市各县区党委书记不再兼任地方人大常委会主任,这在四川省各市州中是第一个这样做的地区。同时,市委书记李仲彬同志主动提出,不再兼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职务,经上报省委同意,已对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担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进行了考察和公示。

    三、夯实基础——发挥党员人大代表的带头作用。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基础。一级人大代表作用发挥得如何,党员代表的履职至关重要。市人大换届后,市人大常委会党组积极组织全体党员市人大代表分类学习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倡导党员代表在代表履职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常委会党组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对近370名市人大代表进行培训,组织代表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并对代表履职和服务工作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执行职务。常委会先后建立了代表激励机制、约束机制、退出机制和履职保障机制。以代表小组为载体,扎实开展代表活动;规范建立代表履职档案,适时通报履职情况;开展代表履职测评,自觉接受选举单位的监督;每年对履职突出的市人大代表和代表小组长进行表彰。2009年,共有22名党员市人大代表到原选举单位述职并接受测评,评选表彰年度履职突出的党员市人大代表20名,履职突出的党员市人大代表小组长10名。为使代表作用在闭会期间得到更好的发挥,20094月至6月,常委会组织市人大代表开展了“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活动。集中活动期间,有315名市人大代表走访群众3527人次,征集建议和意见1132条,为群众办实事上百件。常委会及时将建议和意见整理、归类、交办,认真督办,并专门听取了办理落实情况的报告。“一府两院”和各县区高度重视,认真办理,办结率、回复率均达100%,促进了实际问题的有效解决。党员市人大代表张宗贵反映巴州区巴州镇大连村六组长期受旱的问题,相关部门十分重视,到现场解决资金和技术问题,对山坪塘整治扩容,新建提灌站,使81户农户实现了旱涝保收。代表制度的完善和党员代表作用的发挥,激发了全体市人大代表的履职活力。巴中开展代表工作、发挥代表作用的做法和成效,受到省人大常委会的充分肯定,以工作通报转发各市州人大常委会,并上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在2009年全国人大人事代表工作相关会议上进行了交流。

    四、探索创新——深化地方党委和人大常委会党组在建构上的有机统一。为了使党委更好地总揽全局、协调各方,2009年,巴中市在平昌县进行探索,打破传统格局,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担任地方同级党委常委,把人大常委会党组融入地方党委的建构之中。在这种建构体制之内,地方党委的重大决策,同级人大常委会主任不再仅仅是列席人员,而是主动参与方;人大常委会党组的意见和建议更有利于地方党委听取和吸纳。地方党委的决策,更加充分考虑了地方人大常委会党组的意见,人大常委会贯彻党委决议决定意志更加集中,措施更加有效,实现了地方党委决策部署和人大常委会党组贯彻转化的直通,使党委的决策得到了更有力的落实。比如平昌县委作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开发江口水乡和发展驷马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决定后,县人大常委会及时作出相关决议,组织代表积极参与,并加强工作监督,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明显,得到了市委的充分肯定,其做法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作者系四川省巴中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

编 辑: 苏大城
责 编: 杨胜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