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人大常委会加强部门预算监督工作
“部门预算草案提交人大会议的单位去年40个,今年50个,年年有增加,编制也更加科学规范,我对此表示满意”;
“能不能在人大会议之前将部门预算草案提前送给代表,保证代表有充裕的时间来阅读,以便更好地开展审查”;
“在安排政府采购时,能不能提供单位原有的设备数量及状况,这样代表才能对该笔支出的合理性作出正确判断”……
在今年的泸州市六届人大六次会议上,一本涉及50个部门、长达150多页的部门预算草案引起了市人大代表的高度关注,代表们踊跃发言,热议部门预算草案。
五年完善 由“薄”变“厚”
部门预算草案上人大会议审查,在泸州市并非首次。2003年,泸州市在市级行政事业单位中开始全面推行部门预算编制工作。2005年,首次将市科技局、市司法局、市妇联、市水利局、市卫生防疫站等5个部门的预算草案提交人大会议审查。
刚开始,人大代表的参与度并不高,代表们在预算审议中发言的较少,能谈到点子上的更少,仅有极少数代表去查阅部门预算的具体材料。“报告太抽象了,看不懂。”一位代表无奈地说。
弹指一挥间,五年过去了,泸州市人大常委会开展部门预算审查监督工作从“点”到“面”逐年铺开,形成了一套较为规范的审查程序。几年来,部门预算审查范围不断扩大,上会数量逐年增加。至2010年,提交市人大会议审查部门预算的市级单位已增加到50个。部门预算草案从刚开始薄薄的几张纸,变成现在厚厚的一本书了。
提前介入 会前初审
为做好部门预算审查工作,市人大财经委、市人大常委会预工委从去年底开始多次和财政部门沟通、联系,结合全市中心工作、各部门的工作重点及群众关心的热点,确定了50个部门上会。
年初,在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林海云的率领下,市人大财经委、市人大常委会预工委专程到市财政局听取了2010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情况汇报,对部门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原则和预算数的标准、定额核定进行了审查,提出了部门预算草案初步审查意见和建议。要求财政部门按照初步审查意见对部门预算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力求提交给代表的预算草案尽量清晰易懂,为大会审查作好充分准备。林海云强调:“部门预算要编真、编实,做到理财为民,提高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的规范性。”
“今年的部门预算草案格式规范,内容完整,数量又有新的突破,为人大开展实质性监督创造了条件。”今年泸州市人大会议上,代表们认为,部门预算提交人大会议审查越来越完善,提高了财政预算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透明预算 效果显现
市人大常委会逐步完善的部门预算监督工作收到了多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人大监督职能得到进一步发挥,预算审查监督从“程序性”向 “实质性”逐步推进;另一方面,政府及部门自觉、主动接受人大监督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依法理财的理念进一步加深。财政部门还建立了向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及市人大财经委、市人大常委会预工委定期汇报制度,在每年的人大会议期间,组织相关科室负责人到各个代表团听取意见,对代表提出的问题认真解释作答,及时梳理代表提出的建议意见。同时,部门预算上人大会议审查也督促各部门将钱花在刀刃上,确保了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部门打报告要钱的行为大大减少,从源头和机制上防止了腐败现象的发生。
人大会议结束后,市人大财经委、市人大常委会预工委还将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检查,以提高预算审查监督的实效。今后,市人大常委会还将进一步增加部门预算草案提交人大会议审查的单位数量,将更多的部门预算草案提交人大会议与代表“见面”,由代表审查,不断将预算审查监督工作向纵深推进。(人民权力报 张文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