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人大 > 重庆 > 新闻报道

重庆万州区三级人大代表合力推进“两房”建设

来源: 《公民报》2011年第57期  浏览字号: 2011年08月02日 08:27

  (记者 吴婷婷 特约记者 姜学斌)日前,记者从万州区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七次会议上了解到,该区政府将投资4.09亿元,用两年的时间建成总规模28.9万平方米的农村中小学寄宿制用房和农村教师周转房(简称“两房”)。

  是什么原因促使万州区政府下如此大的决心建“两房”?日前,记着深入万州了解其背景。

  山乡村校查民情

  经过探访,记者获悉:这是几位有“分量”的市、区人大代表关注的结果。

  “老师们的住宿条件还可以吗?留守孩子在校住读的多不多?”2009年6月10日,万州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梁先玉和副主任罗化南在该区普子乡中心小学调研时,向校长问出一连串的问题。

  当时天下着大雨,放午学后的操场上,到处是头顶书包惊慌奔跑的老师和学生。看着这一幕,本已面红耳赤的校长急忙解释,都是因为他们的部分老师没有宿舍、寄宿学生没有寝室造成的。“责任不在你们呀!”梁先玉表情严肃地说,“请教委马上组织人员调查,把实际情况及时向政府领导汇报,及早着手研究解决,要给山区师生一个好的环境,给群众一个交待!”

  2010年7月,刚到万州工作的市人大代表、代区长史大平也马不停蹄地深入到最边远的山村学校调研,山乡教师和寄宿学生的生活状况令他揪心。“看到罗田中心小学54平方米的教室里,住着60名寄宿孩子的场景,我很心酸。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政府砸锅卖铁,一定要在2012年底前,建好农村寄宿制学校。”8月10日,史大平当选为区长后向全区人民说了心里话,表了决心。

  及时决策顺民意

  建好“两房”,向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全国人大代表、市委常委、万州区委书记吴政隆和市人大代表、区长史大平立马决策,万州上下迅速行动起来。

  2010年8月20日,史大平主持召开区政府常务会,决定统筹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问题和寄宿制学校学生功能用房问题。随即,区发改委组织区教委、区卫生局和三峡平湖公司分3个小组对恒合、普子等6个镇乡进行了现场核实,对梨树、铁峰等6个镇乡填报调研表核实,根据核实情况,编制了《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方案》。10月17日,吴政隆就建设规模等作出了“具体实施分轻重缓急,并与学校危房改造,农村学校结构调整结合起来”的批示。

  2010年10月起,区教委会同有关部门组成调查组深入全区农村学校调研,很快编制完成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初步规划》。最终决定,规划2011年投资3.12亿元,改扩建农村学校学生食堂、学生宿舍、教学楼等校舍面积20.78万平方米,完成全区41个镇乡115个校点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任务。

  合力攻坚解民难

  “因为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梁先玉主任的推动,我们学校1189平方米的学生功能用房正在建设中,预计9月底可交付使用。到时寄宿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小家’了!”普子乡分管教育的副乡长向记者介绍。

  “今年4月6日那天,区人大代表幸杰仁将捐建的学生宿舍楼钥匙交给了罗田镇中心小学。寄宿的学生不再会几十人挤一间房子了,在外打工的家长们也放心了!”罗田镇负责人感激地说。

  2010年12月,万州区政府召开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启动会,明确了建设部门的职责、任务和工作要求。今年2月,又向镇乡发出了《关于及时完善镇乡公租房建设用地的函》,以保证“两房”合法、及时开工建设。到目前为止,该区有12个镇乡23个校点的地形图测绘、地质灾害评估、项目选址落点和方案图设计等工作正在进行评审和其它前期手续报建。“有这么务实的政府,有乐于献爱心的各级人大代表,我们相信,万州的‘两房’建设一定会令人民满意!”列席万州区人大常委会会议的几位与会者这样说。

编 辑: 王伟
责 编: 王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