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万州:“小人代会”上热议“三农”问题
7月29日至30日,重庆市万州区人大常委会召开了第三十九次会议,因听取和审议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还因其列席单位和人员多,所以此次会议被与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人员称为“小人代会”。在这次会议上,“三农”问题成了关注的重点。
欣慰:“三农”投入逐年增加
在审议万州区政府计划和财政报告时,万州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梁先玉等与会人员认为,万州区政府以推进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为重点,加大“三农”投入,今年上半年,全区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总体较好,农业科技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大,森林工程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进一步加快,农资供应市场进一步拓展,气象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整村扶贫进一步深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
万州区政府的两项报告显示:1-6月,全区农林水事务支出18216万元。筹集3500万元资金实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及时安排拨付80万元农户万无际甑上工作经费;预算安排农业切块资金和小农水资金1290万元,确保农业支出法定增长政策;筹集森林工程项目资本金5489万元,支持万州平湖林业投资有限公司申报贷款1.5亿元,加速推进森林工程建设;指导项目实施单位向上争取农户万元增收、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完成2010年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工作,兑付种粮农民直补资金6877.9万元,惠及324527农户,兑付退耕还林直补资金3294.84万元,惠及50605农户。进一步完善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修改完善农资综合补贴信息纠错程序,处理历年错误信息7866户涉及补贴资金63.5万元。
梁先玉等与会人员认为,万州区政府重视“三农”问题,投入增加,全区农村经济形势喜人。一是全区粮油生产增势平稳,小春主要农作物的好收成除自然因素外与万州区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导向分不开。全区今年新增46家工商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户签订农产品产销协议量达60多万吨。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81个,总数达到315个。新增专业大户183家,总数达1.23万户。二是“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推进势头较好。区里出台了“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实施意见和奖补办法,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捆绑涉农资金,引入市场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市场体系建设,建立专项考评办法,以扶持龙头企业、培育专业大户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抓手,大力发展中药材、林木、烟叶、水产、水果等产业,“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效果逐步显现。三是土地集约、林地流转态势较好。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农民认识的新变化、收入来源的多样化,今年以来,全区在土地集约、林地流转方面迈出了新步伐。主要是按照有偿依法的原则,鼓励农民以租赁、转包、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1-6月,全区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09万亩,达到28.6万亩,比去年同期增长24.1%;新增土地集约化经营面积2.19万亩,达到23.7万亩,比去年同期增长30.9%,集约率达到27.8%。今年林地流转面积累计达到36.5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5.9%,在去年基础上提高了2.9个百分点。
呼吁:“三农”问题不容忽视
梁先玉等与会人员认为,虽然万州区政府重视“三农”问题,全区上半年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总体较好,但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脆弱。体现在水利基础设施陈旧。山平塘、渠堰等淤积、渗漏、垮塌现象较突出,虽然对山平塘等多有维修,但不够彻底,少部分整修后仍然不能正常使用,遇到旱涝等自然灾害,抵御能力降低。农村交通条件依然较差。虽然通乡公路全部硬化,但是村级公路大多还是泥结石路,且等级低,“晴通雨阻”的现象没有彻底改观,即使硬化了,但也因路面窄而作用受限,给农用生产资料的运进、农产品的运出带来不便。一些地方的农村电网改造还不彻底,这些地方的农民还没有从中享受到实惠,反映比较强烈。
二是农副产品加工、销售市场研究滞后。“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实施以来,种植养殖大户、示范户不断涌现,而且规模不小,数量也大,但农副产品的加工、销售市场的研究还未引起足够重视。若不及时注意,将会出现大问题。加上基层农业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给“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向更高水平发展带来潜在的问题。
三是农民贷款融资难。现行国家金融政策,对农业贷款主体的要求较高,只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大型涉农国有企业才能相对容易获得贷款。一般的农户、重专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产业发展规模小、固定资产少,缺乏可供抵押的资产,向银行贷款比较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重专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献策:“三农”问题重在基础
无粮不安,无农不稳。针对“三农”中存在的问题,与会人员在审议万州区政府计划和财政报告时,建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继续加大投入,调动各方力量,确保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从解决农民需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水、电、路等入手,逐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现状。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紧紧抓住第二轮西部大开发机遇,积极向上争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项目,着力解决好农村水、电、路问题。在项目实施中,要研究改善实施办法,要注意调动区级相关部门和乡镇两个积极性。要加大监督力度,提高工程质量,真正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提供基础保障。
二是进一步加强对“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指导力度。当前,要认真落实万州区委三届九次全委会《决定》,把“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头等大事,进一步完善思路和办法,坚定信心,决不松劲。要组织力量科学指导,防止重复建设,指导错位经营,帮助规模发展,确保健康、可持续运行。要尽快研究农副产品加工及销售市场问题,帮助指导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加强农副产品龙头加工企业的引进培植,发挥重点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等的作用。积极筹建农业综合物流基地,新建和改扩建乡镇农贸市场,把农业产业化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农副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要加强财政、金融支持力度。要引导金融机构服务向乡镇延伸,增建金融网点。同时,要加快组建小额贷款担保中心,为农民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三是进一步加大部门帮扶力度。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部门帮扶制度。首先,帮扶单位要相对稳定,尽可能在一届任期内不作调整,使帮扶工作有连续性,让帮扶工作有实效性。防止和避免一项活动调换一个帮扶单位的现象发生。要建立科学的帮扶工作激励机制,通过激励机制促进帮扶部门加大帮扶力度,构建部门、乡镇合作共建机制,共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万州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姜学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