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人大 > 重庆 > 新闻报道

重庆巴南区人大酝酿出台区人大重点项目和民心工程监督办法

来源: 重庆人大网  浏览字号: 2010年06月22日 15:51

  目前,巴南区人大常委会正在酝酿出台《重庆市巴南区人大常委会重点项目和民心工程监督办法(试行)》,该办法将进一步规范人大对政府重点工程、民心工程的监督,确保民心工程真正为民服务。

  民心工程监督办法暖民心

  “民心工程”,顾名思义是符合民众需要的工程,也就是为百姓办的事。放眼细细观察,上至中央,下到县乡、镇街,几乎每年都要罗列出“民心工程”细目,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年年都在罗列,年年都在计划,那么这些工程究竟是否如计划所说得以落实,有无走样等等,却很难从媒体获知更多,最多就是年终盘点一下而已。

  近日,巴南区人大常委会审议了《重庆市巴南区人大常委会重点项目和民心工程监督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监督办法》),使对政府重点工程、民心工程的监督制度化、规范化。虽然此办法尚在讨论阶段,但相关负责人表示,基本规范和制度设计已经成型,就待下一次常委会会议审议后通过。

  区人代会上率先试验

  民心工程,简言之属于办在老百姓心坎上的项目,人大代表来自人民,他们对民心工程进行监督,理所当然。巴南区人大常委会相关人士称,区人大常委会曾在审议民心工程落实情况报告中发现,个别部门在实施民心工程项目时,年初未作统筹安排,存在“等、靠、要”思想,致使工程进度受到影响。此外,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也影响了民心工程的质量。

  坚决杜绝将民心工程办成忽悠工程,从本届人大以来,该区人大常委会一直在研究如何开展对民心工程的监督。今年区人代会上则率先试验:民心工程得在会上接受全体人大代表审议。

  “我是来自农村的基层代表,对民心工程中修建农村人行便道很关心,但我对其中一些数据不理解。”张林代表审议发言时说,按照民心工程项目表规划,巴南区2010年将修建300公里农村人行便道,总投资是1800万元。“测算下来,1米路是6元钱,肯定能修得很好,但其中标明900万是政府融资,900万是业主投资,这个业主投资是什么意思?”

  “可能是承建公司负责的一部分。”

  “现在农村修路有一种普遍现象,受益群众都要投资投劳,是不是就是这一部分。”

  其他代表纷纷表述自己的观点。“政府这900万我相信是落实了的,业主投资这900万如果不能实现,那岂不是只能修150公里,少了一半。”张林代表对此表示忧虑。

  “据政府工作报告称,到2012年要落实12块学校塑胶场地。”蒋成平代表表示,今年没在民心工程细目表里看到,他希望纳入进来,加速城乡均衡教育步伐。

  “城镇住房中廉租房这项民心工程一定要做好。”潘华代表建议,当前房价节节攀升,不少贫困百姓根本无力承担,要建设“宜居重庆”,一定要把这个问题解决好。

  会议上人大代表们对民心工程有哪些,民心工程怎么做,都认真提出建议并且积极性很高。“个别项目如果代表满意率不高,可能予以更换。”在听取代表发言后,巴南区区长段成刚表示,会充分尊重人大代表的意见。

  全面了解民心工程进展

  记者看到,《监督办法》规定,常委会对重点项目和民心工程实施工作监督,主要采取建立联系重点项目和民心工程制度、视察重点项目和民心工程、对重点项目和民心工程开展调研、听取和审议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专项工作报告、开展专项工作评议等形式来实现。“基本上全面履行了人大各项监督职能。”巴南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俊文说。

  作为常委会工作机构,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城环工作委员会提出联系项目工作方案,经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后实施。联系重点项目和民心工程工作主要包括到项目实施的责任单位和现场了解情况、定期收集项目实施的数据和相关情况、参加项目实施责任单位举行的与项目监督工作有关的会议、每季度向分管领导报告项目的实施情况、每半年向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汇报一次联系情况等内容。

  根据《监督办法》规定,区人大常委会可以选择部分重点项目和民心工程开展视察、调研,视察、调研有关情况形成书面文字交由区政府研究处理。视察、调研项目由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确定后,纳入区人大常委会分月工作安排。在重点项目和民心工程实施过程中,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根据实际情况也可增加视察、调研的项目和内容。

  李俊文告诉记者,“最硬性的规定是区人大常委会每年至少听取和审议一次区政府关于全区重点项目和民心工程计划执行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其重点是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的下列内容:对重点项目和民心工程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情况,重点项目和民心工程建设进度安排和实施情况,重点项目和民心工程的资金筹集、使用和概算控制情况,重点项目和民心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及其解决办法等。

  “我们希望进一步使监督形式规范化,确保民心工程真正实现为民服务的初衷。”李俊文表示。(刘金川 田熙 蒋乘成)

编 辑: 杨胜万
责 编: 杨胜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