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人大 > 重庆 > 新闻报道

关于建桥园区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重庆大渡口区人大常委会

执 笔 应 建 刘正武 邱丽萍

来源: 重庆人大网  浏览字号: 2010年06月17日 13:42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渡口区正提前进入“后重钢时代”,需要建桥园区对全区经济“止滑促增”挑起更大的重任,在重钢环保搬迁之后为全区财政实现平稳过渡作出更大贡献。建桥园区无疑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板块,但园区要真正成为推进全区经济跨越发展的发动机,还有相当一段距离的路要走。为此,按照区委的工作部署,区人大常委会近期对建桥园区企业发展暨税源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建桥工业园区已具有快速发展的良好基础建桥园区通过六年的不断开拓进取、艰苦创业,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2004年至2008年连续5年被评为“重庆十强园区”,2008年获得了首个“重庆市园林式工业园区”称号,还先后获得“中国十大最佳投资环境工业园区”、“重庆创新基地”等殊荣,一个体现生态、高新、开放、都市型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理念的基本轮廓初步展现,为上级党委、政府、媒体、外界一致认可。

  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趋于合理,项目质量不断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建桥工业园入园企业达80家(含纳入园区管理的企业),其中工业企业66家,物流企业9家,能源供应企业(燃气、电力)2家,市政设施企业(污水处理厂)2家,施工企业(轨道施工)1家。产业集聚加速,初步形成以长征重工、秋田齿轮为代表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以钰鑫嘉威、梅林今普、华伦弘力为代表的食品医药产业,以天安数码为代表的高科技电子信息产业,以国际复合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龙文、鑫鹏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业等五大产业发展特色,预计达产后工业产值约800亿元、物流交易额约400亿元,税收收入约39亿元。目前,园区投产项目32个,续建项目10个,在建项目12个,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12个,签约未开展相关工作的项目16个,共计82个。54家完工、续建、在建企业(项目)实际投资80.3亿元,占协议投资额160.8亿元的49.9%。实际完成厂房建设面积约58.93万平方米。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含配套服务设施和绿地建设)投入38.2亿元,已建成和在建道路259,433平方米,建成和在建园区面积达5.87平方公里,其中,基础设施建设用地0.38平方公里,企业用地3.39平方公里,绿化用地1.8平方公里,建设配套功能房用地0.12平方公里。

  综合实力得到加强。落地的66个项目(不含仅签约的16个项目)统计,企业平均注册资本7033万元,在全市特色园区中名列前茅。园区开发业主2008年固定资产累计达39.2亿元。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40.6亿元(含企业投资与园区投资),工业产值102.3亿元,物流交易额约82.6亿元,利润6.4亿元,税费缴纳4.99亿元,各项主要指标都较2007年有明显提高,分别增长36.5%、32.9%、106.2%、39.3%、81.98%。2008年税费缴纳较2003年增长597.27%。2008年园区税收总额4.18亿元,占全区总体税收比重19.95%,较2003年增长10.83%,2009年,受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园区税收,较上年同期有下降,但占全区总税收的比重仍有所增加。

  二、有待进一步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的问题

  (一)关于企业达产问题

  从税源经济角度考量,对于达产情况的分析仅限于签约或虽未签约但纳入园区统计管理的企业(项目)(以下均简称为签约企业项目),不含有关供能等服务类项目(如电力、排水、燃汽)。

  从园区企业项目签约约定的周期看,一般从签约到达产的周期为五年,其中,从签约到开工大致为三个月到半年,开工到投产为一年到一年半,投产到达产为二年到三年。从发展好的企业项目实际运行态势看,基本符合这个周期规律。到目前为止,签约的78个企业项目中现已基本达产(含产值、税费都达产或某一项达产的企业,下同)的为12个,发展态势好的6个。

  建桥园区于2003年6月建立,按五年达产周期看,2005年12月底以前签约入园的企业项目到2008年底可基本具备达产条件。据此,将2005年12月底以前签约的企业项目划为一组,将2006年以后签约的企业项目划为另一组进行分析。

  2005年以前签约的企业项目共计20个,均全部投产,其中,达产的企业项目8个,发展态势好的企业项目1个。如2006年,国际复合和朝阳气体2个项目产值和缴税均达产,2008年,秋田齿轮产值和缴税均达产,嘉威啤酒仅税收达产,三木华瑞仅产值达产,钰鑫集团(含钰力、钰茂和亚原,不含嘉威)的税收也达产。2006年以后签约企业项目58个,其中,仅产值达产的1个(镪镔),税收达产的2个(渝通、长鹏),发展态势好的5个(详见表1、表2)。

  表1:

  

基本达产的企业项目情况表

序号

企业名称

签约时间

投产时间

达产时间

08年产值(万元 )

08年税收(万元 )

08年缴费(万元 )

合同设计产值 (万元)

合同设计税收 (万元)

入园技改前的税收 (万元)

备注

实际时间

实际时间

年份

税收

1

今普

2003.6.16

2005.7

2008.12

150291

42.22

116.66

54300

2745

2004

2

03年没有税收

2

秋田

2003.6.12

2005.3

2008.12

47686

3150.75

749.7

31284

2346

2003

860.52

3

国际复合

2004.3.1

2006.12

2006.12

290028

171176

3361.5

1E+05

9894

2003

1173.5

4

朝阳气体

2004.12

2006.5

2006.12

37613.7

2716.5

0

17766

666

2005

416

04年没有税收

5

钰鑫实业

2005.3.11

——

32245

2038.93

53.26

——

——

2004

77.06

产值税收包括钰力、钰茂

亚原

2005.3.11

2007.3

——

500

3.55

0.01

——

——

2004

0.5

属钰鑫集团

6

嘉威啤酒

2005.3.11

2008.4.23

2008.12税收达产,产值未达产

17755

4262.94

284.33

72000

1800

2004

1782.4

属钰鑫集团

7

三木华瑞

2005.9.16

2008.1

2008年产值达产 ,税收未达产

35370

535.97

8.15

20404

765

2005

116.42

8

利德

2005.9.16

2008.5

2008年产值达产、税收未达产。

26552.8

286.2

130.89

18823

706

2005

210.94

9

屯茂

2006.7.29

2009.3

2008年产值达产、税收未达产。

9361

63

5.01

9124

342

2005

6

10

渝通

2006.12.29

2009.5

2008税收达产,产值未达产

2600

279.92

23.64

4560

114

2006

168.3

技改完成前即税收达产

11

镪镔

2006.12.29( 补充合同2009.4.28)

2009.3(入园项目时间 )

2008年产值达产

24000

230.86

15.52

7300

273

2006

129.54

未入园即产值达产

12

长鹏

政府会议纪要 07-51

9896

950

1.36

30000

750

未入园即税收达产

总计

683898

14560.84

4750.1

4E+05

20401

4943.1

  表2:

  

运行态势好的企业项目情况表

序号

企业名称

签约时间

实际投产时间

合同协议达产时间

08年产值(万元 )

08年税收(万元 )

08年缴费(万元 )

合同设计产值 (万元)

合同设计税收 (万元)

入园技改前的税收 (万元)

年份

税收

1

龙文

2005

2008.1

——

122

11.36

600000

5204

2004

26

2

精通力阳

精通转让

2007.8

20140.3

243

0.02

20000

750

3

九九

2006.9.21

2011.3.20

5003

112.9

49.69

25100

628

2005

66.67

4

三鼎

2006.12.15

2011.3.1

10200.3

78.1

8.37

10336

258

2006

24

5

万源

2006.12.29

2011.6.1

36

15.17

6384

160

2005

29

6

长征重工

2007.12.18

2012.3.1

140762

8160

2715

1E+06

2E+05

2007

4554

总计

176106

8752

2800

2E+06

2E+05

4699.67

说明:1、万源虽然 08年仅纳税36万元,但其091-7月年税收已达 74万元,预计全年为120余万元,该企业协议达产时间为2011 6月,故也列入运行态势好的企业;2、其他列入的企业从入园前税收情况看,入园技改后税收增幅较大,经测算预计税收能达产或基本达产,故列入运行态势好的企业项目。

  对达产企业项目和发展态势较好的企业项目分析可见,本土企业入园发展贡献突出。本土企业通过入园技改扩能不仅能有效提高企业产能,而技改达产周期有可能短于签约达产周期。如朝阳气体为2年1个月,嘉威为3年9个月,三木华瑞、利德和镪镔轧材均在3年之内。据税务部门数据分析,99.5%的税收增长贡献源自这部分企业。

  对不达产或发展态势不明朗的企业项目分析可见,2005年前签约入园的企业到2008年不达产的企业项目有12个。2006年底以前签约入园的企业项目未投产或发展态势不明朗的企业项目11个。态势最不好的往往是部分大企、名企,且大量长期闲置土地。如果解决不好这个问题,将从根本上削弱园区的竞争能力和贡献能力(2005年以前签约的20个企业项目如按全部达产计算,则产值为93.3亿元,税收4.07亿元,而实际上产值为70.1亿元,税收2.94亿元)。

  (二)关于合同约束问题

  合同约束是园区获取培育税源经济回报的直接法律保障,缺乏合同约束,则使园区可能缺失了获取预期回报的法律根基。对78家签约企业项目的合同约束问题的分析,有以下几种情况值得探讨:

  1.未签订正式合同或缺乏合同约定。有的合同仅有政府与企业签订的合同,无园区开发业主与企业的合作协议;而政府与企业的合同一般是意向性或框架性规定,约束条件不明或没有约束条件,有的甚至就明确为“意向协议书(框架协议)”。2006年后园区开发业主与企业开始偶有签约,但合作约定也没细化或规制的设计,基本上就是政府合同约定的翻版,甚至是简化版。

  2.用地和产能约束不规范或制约依据缺项。2006年以前的签约合同这两种情况都非常突出。2006年以后有所改进,虽增加了对闲置土地约束条款,但并非一以贯之;对产能约束仍时有时无,且较土地约束问题突出。

  3.对未交地或未落地且企业又无投资意向或无实质性工作进展的项目,政府或园区没有解约和终止协议的约束。

  4.合同没有对入园企业以商招商的土地利用、产能或项目转让的约束。

  5.已纳入园区管理而无任何合同依据的企业项目有12个,包括属于以商招商类部分项目。

  (三)关于闲置土地与有效使用的问题

  土地闲置和不能有效利用是影响园区税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问题:

  1.企业土地闲置较多。目前园区企业闲置土地面积708.2亩。闲置时间一般为1年至7年,其中闲置1年的企业1家,闲置2年的企业1家,闲置3年的企业1家,闲置5年的企业2家,闲置7年的企业1家

  土地闲置问题较严重的往往是一些大企、名企。如某集团共占地450亩,2006年完成土地证的办理,实际利用土地约145亩,余下304亩土地迟迟未开工建设。

  2.土地利用率不高。企业接地后,存在开工时间延期,建设周期拖延的情况,土地得不到有效利用,也影响了产出贡献。2008年底前已投产项目中,交地2年后才开工的企业项目2个,开工后建设周期拖延2年以上的项目2个;2008年以后仍未投产且交地1年后才开工的项目2个,交地2年后才开工的项目1个,建设周期拖延2年以上的项目2个。

  从建设容积率角度分析,企业集约用地水平也有待提高。已完工的16个企业项目占地719330.5平方米,实际建成建筑面积约324665平方米,容积率约0.45(特色园区一般控制标准理想值应不小于0.7)。

  (四)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机制问题

  行政管理体制机制,与培育税源紧密相关,直接或间接影响园区税源经济发展。这方面,存在三个较突出问题。

  1.招商体制前期招商与后期管理存在脱节现象。不可否认园区今天的成就,是多年来专业招商、归口招商的结果。但招商引资是一个系统的有机过程,成功的招商引资要体现为“引得进、能落地、达产快”九个字。招商局与园区形成的前期与后期分工的体制,使招商局主要注意力在于“引得进”,而“能落地、达产快”的主要责任在园区,致使前期招商时园区话语权不足,后期管理与服务中反映出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在前期加以注意防治和约束。

  2.统计体制对企业的统计管理不顺。园区统计和税务统计口径长期不合拍。目前,财政提供给税务的园区企业数为19家,园区提供给税务的企业数为74家。园区要税务部门配合时,由于园区提供的企业数大于财政提供给税务的企业数,税务部门不愿按园区要求统计74家企业的相关数据,致使园区无法及时有效、全面地了解园区74家企业的纳税情况。有个别企业,如缔昂科技,税务部门将之作为园区企业统计,而实际上该企业已不属于园区。园区与财政在税收返还算帐时也因企业数量统计口径不一致产生分歧,影响统计效率,影响部门间的配合。同时,统计部门与税务部门数据共享机制不畅。在税务部门进行税源管理需要统计部门提供数据时,统计部门因为种种担忧,如为了保证企业能及时有效地向它提供数据,或出于涵养税源的考虑,不愿提供数据给税务部门,影响税务部门征收管理。税务部门在征收土地使用税和土地出让金返还所得税时,需要园区和统计部门配合时,园区和统计部门也未有效配合,造成部分税源流失或不能即时征收入库。

  3.行政管理与服务机制工商税务质监等部门参与园区管理和服务时存在低效现象。一是合同约定缺失,因绝大部分项目在合同中都没有必须到当地工商税务部门进行注册登记的约定和相应的违约责任条款,以致给签约后的工商、税务及质监等相关部门的管理和服务留下一些不确定因素,增加后期工作难度;二是管理平台缺失,园区现在是依托各部门管理,各部门未设立专门的平台,致使管理和帮扶不专业,不专人,路径长,效率低。不仅企业提出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要通过多个环节才被应履行职责的部门所掌握和处理,而且部门要行使管理和服务职能时也存在管理半径大、动用行政资源多、效率低的困难,如税务部门对园区企业情况进行统计,就几乎要动用所有税务所的力量,且无专门的软件管理支撑,费工、耗时,且不能及时有效提供数据。

  (五)关于园区服务功能配套问题

  1.在生产性服务功能配套方面,主要表现在道路建设滞后、供地供能不及时、企业融资难等。有些土地不能实质移交,交地后阻工现象时有发生。供能保障不及时,如八益变电站、杨供局建桥客服中心迟迟无法投入使用。道路设施建设滞后,如滨江路迟迟不开工,影响茄子溪码头开港;郭伏路和福茄路建设滞后,影响长征重工车辆项目的正常工期;牛伏路尚未进行改造,影响中油燃气液化石油气充装站、中石油商业储备库等项目建设。办证服务跟不上,三一重工、勤牛机械等用地范围属于基本农田,企业迟迟不能办理权属证,无法形成可融资资产。入园企业如宝丰公司、嘉利灯具、数码模、渝通、井泉置业、厦工、原田、跃进、重钢非钢产业、万美、井泉医药、嘉策等反映缺乏融资平台,影响了企业项目融资和快速发展。

  2.在生活性服务功能配套方面,配套规划和现状同实际需要还有较大的差距。园区内的客运交通问题、医疗服务问题、购物需求等问题亟待解决。建桥A区企业员工人数过万,C区投产企业已达到6家,但截至目前为止尚无公交车,给企业职工上下班和对外生产经营带来不便。A区、C区缺乏超市、医疗机构、饭店、休闲场所。蓝领公寓水、电、气尚未接通,目前使用的是施工用水、电、气。因生活功能配套不完善,减弱了园区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和研发人才的吸引力。

  三、加快园区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入园企业的帮扶力度

  要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以服务促管理,发挥服务与管理双重效力,增强培育税源经济的实效。

  1.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上的困难。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优化投融资环境,多渠道帮助企业融资,解决企业资金难题。抓紧完善供水、供电、天然气、通讯网和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实现“七通一平”。有效解决企业职工吃、住、行、医等具体困难。

  2.施行企业达产可研帮扶再论证。对应达产而未达产或生产发展态势不好的项目要针对性地进行项目可研帮扶再论证,以对症施策,加强分类指导。对生产能力或发展模式不适应市场需求和入园条件的企业,要采取调整产业结构、改进经营管理、加大技改投入等帮促措施,力争企业产值和税收尽快达到入园政策条件。

  3.用足用活扶企政策。贯彻执行好国务院3号文件、西部大开发等有关扶持税源经济的政策文件精神,学习借鉴其他园区的扶企经验,完善和落实“止滑促增”扶企措施。加强和改进对企业的政策宣传和咨询服务,对企业合理诉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乐于和善于倾听,及时研究回应,并做到“有求必应”、“一事一结”,防止形式主义。

  (二)改进招商引资方式方法

  1.修订完善招商引资政策或制订入园企业管理办法。认真总结过去招商引资的经验,吸取教训,既增强对企业优惠政策的吸引力,又完善入园企业的约束条件。如界定企业在达到用地条件或产能条件下可分别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并作为合作合同的硬性条件设置。

  2.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管理体制。优化招商局和园区招商分工合作关系,增强招商工作的前瞻性,及时在信息传递、经验交流、人事互动中实现前期招商和后续管理的紧密对接,特别是要把招商后期管理和服务的问题不断总结提炼,变成制度性、政策性成果,在招商合同文本上予以体现,增强合同的约束力。

  3.加强和改进合同文本管理。形成政府和企业间意向性(框架)协议、园区开发业主与入园企业间合作的合同范本。通过对意向性(框架性)协议和合同的范本化与格式化,将政府协议和园区开发业主合同作合理分工和职能规范。一方面可借助人的路径依赖心理,有利于向引进企业强化政府主张的宣示效果,引导企业按政府的主张思考有关入园事项和合作条件,另一方面有利于避免政府代表方的主观随意,避免因领导人注意力改变,致使一些必备条件被忽略,为后期保证双方履约奠定合同基础。

  4.加强对入园企业的合同管理。抓紧对过去无约束条件的签约项目或无合同项目,特别是未达产的项目,采取舆论引导、感动式服务、加强行政管理等措施,施行分类指导和帮扶方法,尽可能引导企业完善入园协议。

  5.强力实施培育税源经济的全方位招商策略。入园企业,必须符合园区产业定位,符合园区产能要求。既要招大引强择优,又要防治大企名企迷信;既要对外加强招商,又要对本土成长性好的企业加大入园引导引进。在引进企业时,不论大小,不论内外,不必过分强调厂房建设形态(如楼宇工业),要始终牢牢坚守的是入园硬性条件,要在规范入园条件和加强入园后的产能管理方面下功夫。

  (三)抓紧闲置土地的处置

  1.高度重视,落实责任。要把对闲置土地的清理处置作为园区近期的重点工作来抓,对确实存在闲置土地的项目或企业,要分工落实专门的领导、部门和人员,抓好清理处置工作。

  2.加大帮扶,分类处置。要与闲置土地的企业进行充分洽谈、对话,有好项目的,要限期上项目,限期投产、限期达产,并完善合同;对闲置土地处置不积极,有圈地嫌疑,或没有可行项目的,要限期收回土地;对闲置土地的企业要按闲置期据实追收土地出让金等政策优惠和征收土地闲置金;探索将征收的土地闲置金作为对相应企业入园达产项目的扶持资金的可行政策,尽快形成税源经济。

  (四)建立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1.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成立由发改委、经委、科委、财政局、统计局等部门组成的考评领导小组(或委员会),建立有专家参与或专业机构为载体的咨询平台,保证对企业和园区进行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考核。

  2.建立健全入园企业税源经济发展评估评价办法和体系。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要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有利于企业加快发展,有利于园区税源经济的尽快做大做强,有利于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考核指标设计既要反映企业当前发展指标,又要反映企业长期发展指标,既要有企业生产发展的指标(如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利润、技改投资等指标),又要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标(如纳税、交费、环保、解决就业等社会贡献指标)。对入园企业可按建设企业和生产企业实行分类评估评价,以便调整和充实政府指导帮扶和管理的措施。要定期将企业年度评估评价数据和结果,及时向区四大班子及有关方面通报。

  3.重新建立健全并实施园区评价考核体系。按照有利于园区尽快形成滚动发展、自求平衡、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有利于大渡口区财政实力增长,有利于增强园区在全市横向竞争力的原则,对园区重新设计任期目标评价考核方案。园区任期目标体系的设置要与区委区政府2015年实现千亿园区的发展目标相衔接,又要与党政换届期同步,以利于实现园区干部考评任用和园区发展业绩挂钩,以利于把园区打造成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五)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

  只有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强势推进园区和项目建设,才能尽快形成政企互惠共赢的良好局面。要加强园区管理团队建设,把园区作为区委、区政府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基地,进一步调整充实有激情、懂经济、善管理、作风硬的人员到园区岗位,优化组合管理团队;要完善园区管理平台,要有利于工商、税务、质监等职能部门缩小管理半径,提供便捷、高效服务,实现管理专门化、专业化、专人化,并通过信息化促进园区行政管理高效化;要健全统计管理体制,按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与管理格局,进一步明确园区与区财政、街镇的税费分享,并且建立统计口径协调制度和定期联合认定园区企业制度,促进产值与税收同步增长的正相关关系的形成和巩固。

  (六)抓紧腾笼换鸟、改巢育凤政策研究和可行路径探索

  企业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市场变化、项目选择不当等客观原因,或因企业不讲诚信、不配合园区管理、对政府的帮扶不予理会等主观原因,最终不能达产。区政府要学习借鉴苏州工业园区、广东东莞工业园区的经验,加强对国家产业政策和园区政策的研究,运用行政、法律、政策等手段引导企业实现产业升级,或实现资产重组,建立退园机制,促进园区的健康发展。

编 辑: 杨胜万
责 编: 杨胜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