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力推“三合一”阳光监督新政
3家施工单位和1家监理单位3年内不得再进入北碚建设市场,行业主管部门的5名处级领导干部被区纪委监察局集体诫勉谈话,区公路工程质监站站长被给予行政处分和免职处理……
近日,北碚区对完工仅一年就裂缝的水静公路的问题处理情况进行通报,当事人受到严厉处罚。与此同时,坑坑洼洼的道路,经过整治后,换颜成为路面平整、绿树成荫的景观大道。
从“豆腐渣”露馅,到最后整治完成,这前后不到半年的雷霆调查处理,不仅让附近居民拍手称好,也让不少心存侥幸的违规企业胆寒。
半年来挽回损失1700万元
这仅是北碚“五大工程”督查组拿下的一个违规案件,212国道沥青罩面工程、蔡家中环线绿化工程、水月康居房地产违规建设项目……自2009年7月成立以来,北碚督查组共查处了大小案件13起,先后对10名处级干部和20余名科级干部进行诫勉谈话;一名正处级干部被给予党纪处分,6名科级干部分别被给予开除党籍、行政撤职、行政记大过等党纪政纪处分,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700余万元。
这些案件得以快速纠正和处理,缘于该区正在推行的“三合一”阳光监督新模式。该区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傅在鹰称,“三合一”阳光监督由权威监督、专家辅助、动态跟踪构成。
人大政协充当“急先锋 ”
具体而言,权威监督体现在机构创新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成为监督队伍的“急先锋”。
傅在鹰介绍,“幸福北碚”五大工程监督检查领导小组,下设“宜居、便捷、健康”等5个专项督查组,一改以往“单兵作战”的传统方式,邀请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加入,将人大、政协的权威性和纪检监察部门执纪监督的专业性结合,既形成了监督合力,又增强了监督的权威性。
区人大财经工委主任李青云任“宜居督查组”的组长,他经手查处的案件多达40多起,大到国家干部的玩忽职守,小到失误造成的证件不齐。“对一般性的问题,监督组就以书面形式督促相关部门进行整改,但对督查中发现的涉及工程质量、时间进度、资金安全等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我们就直接以议案、提案的形式向区政府质询,以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他告诉记者,之前也随人大代表对重大工程项目进行走访监督,相比之下,跟纪检监察和业务部门在一起的监督更有针对性,人大代表的意见能更快到达相关部门手中,使案件迅速得到处理。
高压线、安全区并存
“专家辅助,也在督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五大工程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副组长 周道 君介绍,针对“五个重庆”建设项目专业性强、建设周期长、监督难度大等特点,特邀专家学者“把脉”。目前专家库中已有30余人,涉及市政房屋建设、公路建设、水利、环保等领域。如在水静路工程质量问题的调查鉴定中,就是通过专家监督形式最终把该路段认定为不合格工程。
与此同时,动态跟踪也是阳光监督新政的一大特点。人大代表王进等监督小组成员人手一本厚实的《五大工程建设项目统计表》。别看这只是一个表,但它直击项目审批、勘察、设计、造价预算、招标投标、质量监督、验收结算等“七处要穴”,对全区“五大工程”按“建设项目”和“非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梳理。“科学的关口设置,让违规行为毫无遁形。”王进对统计表视若珍宝,每天都要浏览和总结,然后将存在的突出问题纳入年度督查计划,进行重点跟踪督查。
“三合一”阳光监督新政,靠机制创新形成了监督合力,依靠专家辅助增强了监督权威,依靠动态跟踪实现了阳光监督。参与监督组试点验收工作的一位专家作出这样评价:这一监督机制寓“保护”于“监督”之中,既鼓励和保护了那些勇于干事创业和大胆创新的干部,为他们划出“安全区”,又能震慑那些心存侥幸、企图捞取个人私利的人,在每个关键环节为他们设置了“高压线”,让五大工程真正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