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铜梁:人大代表圆农村困难群众安居梦
王君宏 张双山 曾晓海
4月19日,重庆市铜梁县福果镇三元村,春意盎然,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六社村民、58岁的李炳安笑得合不拢嘴。当天,他搬进了由人大代表捐资帮他修建的新房,多年的新房梦终于圆了。
“如果没有人大代表、政府的关心、援助、修建,我这辈子估计都是难以住进这样好的新房子的。非常谢谢他们。”坐在两室一堂屋,自带厨房卫生间的农民新居里,面对记者,李炳安热泪盈眶。
为全县困难农民解决住房问题,是代表们多年来一直关注、呼吁的事情。于是,今年,铜梁县政府把为500户困难农民修建新房列入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
和李炳安有同样心情的农民,在铜梁农村还有很多很多:平滩镇珠玉村19社的孔凡模、土桥镇庆林村4社的彭弟春……记者实在是难一一列举。
这一切,都应归功于人大代表积极履行职权,政府惠民政策的及时出台。如今年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发起“五个重庆建设,人大代表在行动”(以下简称“代表行动”)主题活动后,一直关注困难村民住房问题的铜梁人大和人大代表们,为了困难农民有房住,住舒心,过上幸福快乐的好日子,或调研、视察、询问、评议,或捐资、慰问、帮扶,或亲自到建设现场和村民一起出工出力……

孔凡模的新居
破题:盯紧“宜居重庆”建设薄弱环节
孔凡模旧居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改善民生,住有所居。
当前,一谈到住房保障的话题,大多数人都会不自然地想到城市困难人群。其实,作为社会公平、城乡统筹的目标追求,农村困难户不应该成为被遗忘的群体。
铜梁县自2001年以来,先后修建了7期廉租房,较好地解决了城区“双困”群众的住房难题。但在农村,仍有部分特困群众房屋破旧,四面通风,难以遮风避雨。
如何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全问题,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建设“宜居重庆”的一个薄弱环节。
重庆市铜梁县的人大代表们心系农民,一直关注这个问题,每年的人代会上都会有相关议案、建议提及困难农民的住房问题。特别是在重庆市提出“五个重庆”建设后,“宜居重庆”更成为代表们关注的一个重心。
2009年下半年,铜梁县人大常委会专门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就农村困难群众住房进行了一次调研,看到破陋不堪的住房,代表们流泪了:“真的没想到还有这么困难的农民,房顶大洞小眼的,外面下雨,屋内成溪。四面穿堂,门都没一个的危房大有所在。”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县人大常委会向县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提出了解决农村特困群众住房难的相关建议。
11月,县人大常委会又组织开展了《重庆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执法检查。期间,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县政府应把解决农村特困群众的住房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全面推进“宜居铜梁”建设。
2010年初,县政府在向县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征询2010年为民办实事的意见时,县人大常委会和县人大代表再次提出了解决农村特困群众的住房问题的建议。在县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的推动下,铜梁县政府将“实施困难群众安居工程,帮助500户农村低保特困户实施房屋改造”作为2010年为民办十件事实之一。
询问:要把好事办实、办好
“你们的规划、设计图纸做到什么程度了?”
“建设资金是如何筹集的?”
“为保障资金使用合理、安全,你们政府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
“安居房农民能否得到这些住房的产权?”
……
一个又一个尖锐的问题被人大代表们提出,政府及其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一一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释、答复。
2010年2月初,在铜梁县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召开期间,少云、高楼、维新代表团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向县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提出“关于落实农村困难群众房屋改造工作的询问案”。
在当天的询问现场,县人民政府县长、分管副县长以及城乡建设、民政等部门负责人到代表团就农村困难群众房屋改造工程规划、选址、建设进度、建设质量、资金筹集、对象选择等问题一一回答了代表们的询问,并听取代表们对这项惠民工程的意见和建议。
在代表们的关注下,通过困难群众自愿申请,在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摸底调查、资格审查、资格公示的基础上,全县确定了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群众474户实施安居工程建设。同时,县政府及时出台了《困难群众安居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每户建筑面积约63平方米,每户补助2.4万元,建设资金由县政府财政安排和社会捐助。
为了保证安居房的质量,县政府对安居房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由县城乡建委统一提供施工图纸,乡镇、街道负责组织施工和协调土地、办理相关房产手续;新建房内墙扶灰刷白,外墙墙砖勾缝,屋顶盖铁红瓦或青瓦,安装好门窗;选址在人口集中、交通便捷的地方;对建设资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县里还把这项工作纳入对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党政领导班子年度目标考核。
行动:推进农村困难群众住有所居
贫困户喜迁新居
在县政府关于困难群众安居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后,县人大常委会随即作出决定,结合“五个铜梁建设,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充分发挥代表的引领带动作用,帮助100户农村低保特困群众实施房屋修建。
号召一发出,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就积极投入、参与其中。在2010年2月2日召开的“代表行动”动员会上,重庆市人大代表王宗立、铜梁县人大代表叶松茂等代表当即表态,为农村困难群众安居房建设各捐款20万元,参与和支持政府实施这项民心工程。
在人大代表的引领带动下,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农村安居工程的建设,纷纷慷慨解囊,目前,已筹措善款507万元,其中人大代表捐款就达126万元,为铜梁县顺利实施农村困难群众安居工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各乡镇人大也纷纷开展行动,或组织代表专题视察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或组织代表参与建房具体工作。
蒲吕镇人大在镇人代会期间,组织代表捐款2.7万元,帮助该镇29户房屋改造的贫困群众每户购买一台彩色电视机,改善其生活居住条件。平滩镇人大利用平滩籍成功人士新春座谈会的契机,为低保特困户房屋改造筹得善款12.5万元,基本满足了该镇安居工程建设费用。目前,部分人大代表还纷纷表示愿意为困难群众提供后续捐款,房屋建好后为其购买家电、家具等生产、生活用品。
目前,全县农村困难群众特困户房屋改造工程已开工建设412户,其中基础完成的376户,主体完成一半的245户,主体完成的204户,屋面完成的172户,门窗完成的183户。人大代表具体救助的100户中则已完成52户。预计在今年6月底,全县农村困难群众安居房建设任务将全面完成。
如今,当你走进铜梁农村,一套套崭新的房屋耸立在公路两旁或田间地头。当你走进其间,受助群众无不动情地说:“人大代表真是我们老百姓的贴心人,是人民群众真正的代言人和利益维护者!我们基本没花钱就住上了新房,还是共产党好!人民政府好!”(作者系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公民报刊社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