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人大 > 重庆 > 新闻报道

巴南区:“让代表行动成为常态”

来源: 重庆人大网  浏览字号: 2010年04月28日 09:18

  “在日常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代表都从内心赞同开展‘代表行动’,代表们都感觉自己有了用武之地。”巴南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俊文认为,这说明“代表行动”是适合代表发挥职能作用的载体。

  “代表的欢迎度是检验载体的最好标准,建议让‘代表行动’成为一种常态,长久搞下去。”

  “代表林”年年栽,一年栽两次

  4月13日,巴南区东温泉镇红光桥村,巴南区“人大代表林”植树活动在这里正式启动。

  植树现场,热火朝天。巴南区人大机关、市区人大代表、各镇(街)人大主席(工委主任)及东温泉镇机关共150余人,挥锹把锄,刨坑培土,扶树浇水,栽下1000余株直径8公分以上的银杏树。

  据悉,为突出“代表林”的带动力,此次种植“代表林”主要布局于公路两旁,长约2.5公里,最窄处植树3排。

  “主任会议已经研究,植树不仅春天要植,秋天也要植,每年植树有两个季节,都不能浪费。”李俊文告诉记者,区人大本届之内计划在公路两旁植树,长度将达36公里。

  “此前全区各级人大代表已先后投入资金160余万元,植树86000多株,面积500余亩。”在李俊文看来,多植树在什么时候都没有错,“代表行动”中的其它项目,都应该体现“持续性”,以及带动力。

  修便道、扶贫农,自选项目受欢迎

  记者获悉,巴南区人大常委会一直以“争创一流人大”为工作理念,同时也把“代表行动”贯穿于全年工作之中。在全面落实“四大行动”、“五个重庆”建设基础上,常委会认真研究了自选动作。

  譬如在“畅通重庆”这一块,你说去修高等级公路,人大可没那么多钱。李俊文说,但是“参与贡献”提法很好,突出“参与”二字,联系到代表行动还要突出“实效”,我们就想到建设农村人行便道。

  “这个项目非常受农民欢迎,在区人代会期间,代表的审议发言、建议也比较关注这个问题。”李俊文说,拟计划集中力量支持建设一个村子,把所有农家的人行便道都修通,宽度在1到2米之间,自行车、摩托车都能通过。

  再说“宜居重庆”建设,现在市里非常重视公租房建设,人大不可能去修一幢幢房屋,但可以考虑在小区里修建几个便民商店、增加一些健身器材等。我想老百姓对这些肯定也非常欢迎。

  市里还有一项重点工作是促进“两翼”农户增收,实际上巴南区一些农民也比较贫困,区人大常委会也在考虑把协助300户农户增收,作为”代表行动”的一个具体项目。

  参与量虽有限,但带动力要强

  巴南区现有各级人大代表1000多名,但与80多万人民群众相比,只是很少一部分力量。“五个重庆”建设,人大代表无论是捐款也好、参与建设也好,都只是一个“引子”,关键是发挥其示范和带动力,吸引更多单位、个人和社会力量参与“五个重庆”建设。李俊文认为。

  如何充分发挥“代表行动”助推“五个重庆”建设效能?这就需要人大研究行动项目,要体现选择精当、特点突出,带动示范效应强的特点。

  事实上,记者获悉,在市里召开“代表行动”动员会议后,巴南区并没有实际项目投入,而是立即开展相关调研工作,谋定而后动。一个月四次主任会议最少有两次要研究“代表行动”工作,而重心则在选择“做什么、怎么做”。至于农村人行便道、扶持农户增收等等自选动作,也便在多次研究、谋划中产生。

  “我相信到年底时候,我们所说的这些项目都已经实施了。”李俊文肯定地表示。(刘金川 田熙 蒋乘成)

编 辑: 杨胜万
责 编: 杨胜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