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人大 > 重庆 > 新闻报道

重庆市綦江区:“一车多线”解决群众“出行难”

来源: 中国人大网  浏览字号: 2014年02月10日 15:59

    “以前,到我们村只有一辆客车,班次少,乘车的人也少,现在有两辆车,班次增加了,群众出行也更加方便了。”重庆市綦江区永新镇木瓜溪村村民非常高兴地说道。目前,綦江区已基本实现了农村客运通达的“双百”目标,90%以上的行政村都通上了客车。群众“出行难”问题能够得到较好的解决,源于2013年年初该区人代会期间张世文代表提出的建议。

    代表关注“路修好了,出行为何还是难” 

    綦江区从2008年实施“交通大会战”以来,截止2012年底,全区各行政村通村公路硬化率达到90%以上,农村地区道路交通情况和出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代表在调查中发现,公路硬化了,村级道路通畅了,群众出行还是难。由于受农村公路等级以及安保防护设施的限制和油价上涨等市场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农村地区只能运行9座及9座以下客运车辆,且班次较少,农村客运运力不足,大大影响了老百姓日常生产生活,客观上也促进了非法营运的发展,影响了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这对农村客运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促进农村客运发展,满足广大村民日常生产生活需求,保证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在去年2月召开的綦江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期间,区人大代表、永城镇瀛山村党总支书记张世文提出了《关于加快农村客运发展的建议》,建议由区交委牵头对全区农村客运线路以及营运车辆进行一次调查,适当调整部分农村客运线路,并可采取给予补贴等方式减少农村客运车辆营运成本,增加营运班次,提高客运能力,解决百姓出行问题。

    政府积极作为,努力解决群众“出行难”

    代表建议得到了区政府和区交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区政府和交通部门积极与代表沟通,广泛征求社会各方意见,为解决广大农村地区群众“出行难”问题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一方面增加农村客运车辆数量,合理设置通村线路,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一车多线”的农村客运新模式。

    綦江境内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该区近几年来克服困难,累计投入6.5亿元,硬化农村公路1270公里,整治泥结石路360公里,所有行政村实现100%通达,全区90%以上的村基本具备了通客车的条件。但是,农村客运开通容易、运行难。赶场时乘客多、客车少,而平时则是乘客少而客车载客量明显不足。

    古南街道到永新镇升坪村的线路,与古南街道到永新镇木瓜溪村的线路呈‘Y’字型。綦江区交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沿线涉及5个村、1.3万人,两条线路重合率达90%,到两个村的客运车辆分线运营,造成了单线车辆少、班次少的情况,村上群众乘车仍然困难,客运驾驶员也没有积极性。“现在,通过把到两个村的两辆客车‘合线’,既满足了两个村村民的出行需求,我们收入也增加了1/3。”原来只跑古南街道至木瓜溪线路的客车驾驶员张运科说道,客车先到升坪村,再到木瓜溪村,运营车辆数量未增加,但通每个村的客车班次增加了,群众出行也更加方便了。

    “现在开通了客车,娃儿读书也不用起早赶路了。”綦江区石壕镇万隆村村民穆文彬高兴地告诉笔者,他的小孩在万隆村小学读书,由于住家离学校较远,以前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然后走路去学校上课,现在一出家门口就可以坐上客车,孩子上学也不会那么辛苦了。

    (重庆市綦江区人大常委会城环工委 赵车)

编 辑: 苏大城
责 编: 杨胜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