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人大 > 甘肃 > 新闻报道

天水市人大常委会到甘谷现场督办代表建议

来源: 天水市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字号: 2008年09月17日 16:35

    9月10日,市人大副主任任伯年带领市人大农业工委、市政府督查室、市水利局等部门负责人赴甘谷县,现场办理市人大代表王子生、王振宇、李克敏提出的《关于解决甘谷县境内渭河堤防工程建设资金的建议》(市人大第158号建议)。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一级支流,于武山县桦林乡进入我市,流经武山、甘谷、麦积3县区,由麦积区东岔乡进入陕西省,在天水市境内河段长269公里。渭河甘谷境内全长41.6公里,需治理堤段长 61.92公里。渭河两岸川道地区,人口稠密,土地肥沃,素有天水“金腰带”的美称,交通便利,农业发达,工业及乡镇企业集中,防洪问题至关重要。甘谷渭河川道地区有5个乡镇,23.64万人,耕地 24.6万亩。目前,在甘谷渭河干流沿线上累计修建了34.2公里防洪堤,堤防的建设为两岸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防洪保障。但现有防洪堤中有13.7公里是六、七十年代靠群众运动修建的砂堤和部分浆砌石渠堤,在不同时期应急设防的基础上逐步加高培厚的,基础埋深浅,防洪标准低,大部分只能防3-5年常遇洪水。近年来,各有关部门加大了甘谷县渭河干流防洪堤防建设力度,按照省水电勘测设计院的治理规划,先后建成了标准较高的防洪堤防20.502公里,对保障渭河干支流沿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市人大五届三次会议上,王子生、王振宇、李克敏代表提出了“关于解决甘谷县境内渭河堤防工程建设资金的建议”被列为市人大主任重点督办建议。承办单位市水利局高度重视,成立了重点建议办理小组,由分管领导负责,确定专人,制定措施,狠抓落实。“十五”期间,在国家和省上的大力支持下,市上安排甘谷县磐安镇十甲坪堤防建设资金 438万元,新修堤防2.785km;投资486万元的新马渠渠首引水枢纽工程,其中新修堤防1.12km。“十一五”期间,2006年投资199.2万元建成甘谷县大像山镇杨场段渭河堤防工程1.07km;投资40万元,对二十铺段两岸(大像山河堤应急加固项目)堤防进行了加固。 去年10月,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完成《甘谷县新兴镇头甲村至谢家村段渭河堤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通过了工程可研报告的评审,11月批复立项。该堤防工程位于姚庄渭河大桥上下游,西起新兴镇头甲村,东至谢家村段,治理渭河河段长4390米,防洪标准为设计洪水20年一遇,堤防总高度为11米,平均埋深5.0米,迎水面采用C15砼护砌,堤身为砂砾石梯形断面,顶宽3m。甘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工程建设,多方筹集资金,整合项目,先干后补,先上后要,于去年12月开工建设,今年5月中旬竣工,完成投资1291.22万元,建成堤防8276米,沿岸8村、6811户、30490人、7817亩水浇地及沿岸多家企事业单位的防洪安全,而且打通了南滨河路,为建设渭河风情线、连接天定高速公路、形成县城交通循环网络奠定了基础,对于完善县城功能、提升县城品位、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和谐社会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年省水利厅下拔中央特大防汛经费60万元用于甘谷县渭河新兴镇头甲至谢家村段堤防应急度汛加固,20万元用于散渡河谢家庄堤防治理。5月,省水利厅、省发改委批复了《甘谷县渭河右岸姚庄大桥至渭水峪防洪险段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工程概算总投资520万元,已下达以工代赈资金405万元,建成了谢家庄大桥至廖阳村段堤防4034米,使4210亩耕地、33945人免受洪水威胁。

    参会人员现场查看了甘谷渭河城区段堤防改造工程、安全饮水工程、新兴镇十甲村提灌工程后,召开了座谈会。会上,市水利局汇报了建议办理情况,提出建议的代表对办理工作进行了评议,并对办理结果表示十分满意。

    任伯年高度肯定了办理工作。他指出,甘谷渭河堤防工程建议是一项顺乎民情、合乎民意的民生工程,群众有要求,各级部门很积极,政府给予全力支持,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效果显著。

    他强调,该工程投资大,资金筹措比较难,治理任务十分艰巨,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争取省、市的支持,同时,要结合实际,采取先急后缓,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能快则快的原则,采取分段的办法解决。他强调,人畜安全饮水工程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要高度重视,在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要研究探讨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运行机制,及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逐步实现良性循环。

编 辑: 李杰
责 编: 沈掌荣

相关文章